鸿章造句(精选100条)
1、"古圣先贤所谓用夏变夷者,李鸿章、丁日昌直欲不用夷变夏不止!"他认为李、丁讲求洋学是败坏风气。
2、郑板桥、吴敬梓、吴承恩、方苞、袁枚、林则徐、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官或考生。
3、黑118居然先手被割走一个肥角,丧权辱国啊,此时的“新哥”深深地理解了清朝名臣李鸿章,能忍常人之不能忍。
4、鸿章织染厂在商标画四角特别标注了“完全国货”字样,图中快马如飞,寓意着迅速发展民族工业的宏图大志。
5、又由东南各督抚回电,极力赞成,遂由自己倡首,联合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三总督,与各国领事开议,东南一带,决不开战,洋人亦不得无故侵扰。
6、23日光绪谕令李鸿章“倘倭兵逼近,已露交仗之迹,则衅开自彼,立即整军奋击,不可坐失机宜”。
7、“六古迹”为逍遥津、教弩台等三国遗址,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等包公文化园,纠集西楚霸王项羽的霸王祠,刘禹锡的陋室,米公祠,李府与李鸿章享堂。
8、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李鸿章
9、就在李鸿章出现之时,文武百官就开始议论纷纷,各执己见,吵得是面红耳赤,要不是朝会在即,这些人恐怕会当众大打出手。
10、李鸿章亲批准营业准照话说1892年盛宣怀调任天津,引荐。
11、次日,又电李鸿章,认为仁川泊船,“战守均不宜,拟以一二船驻仁探信,余船驻牙备战守”。
12、北洋大阅海军时,英法美日等国水师提督借来观操,会办海军大臣李鸿章以邓世昌训练得力,奏谕旨赏换噶尔萨巴图鲁勇号,覃恩赏给三代一品封典。
13、“罪在朕躬,悔何可及”,几乎是央求李鸿章“即日进京,会商各使,迅速开议”,甚至低三下四宣示李鸿章此行“不特安危系之,抑且存亡系之,旋乾转坤,匪异人任。
14、李鸿章给张华奎写信,说张佩纶丰才吝遇,深为惦念,不如到北洋担任幕僚。
15、位居要津的李鸿章在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与晚清早期现代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北洋武备学堂即为代表之一。
16、回到自己的办事房,李鸿章越想越气,一脚把椅子踢翻,顿了顿,又把椅子扶正,坐在上面歇息。
17、战争前期,“清流”坚决主战,并得朝廷大用,但仅张之洞脱颖而出,转而成为主张洋务的封疆大吏,也就是李鸿章所说“俯首下心,向我求教者”。
18、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李鸿章
19、次年11月,李鸿章被授予福建延建邵道,仍留在曾国藩的幕府中襄办军务。
20、在津期间,他作为朝鲜的联络官员,与李鸿章等清朝大员就朝美缔约及朝鲜开港问题多次进行密谈,还亲眼目睹了当时中国机器制造工业的发展状况。
21、北洋系于一体,休戚与共,满朝清贵早已虎视眈眈,稍有差池,便是群起而攻,杨士镶不过是在点醒李鸿章而已。
22、李鸿章微微一动,便拈须笑道:妙。
23、李鸿章委托清廷大臣在格兰特墓前所置中英文纪念铜碑。
24、按当时定制,朝鲜册封世子必须得宗主国中国皇帝恩旨,于是闵妃派重臣赴北京运动李鸿章等清廷重臣,用时一年多,糜费百万金,终于达到目的。
25、到了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一代,这支李姓仍然兼祧李、许两姓。
26、李鸿章、奕劻按照清廷旨意与各国“磋磨”,力争“稍资补救”,然而列强态度强硬,寸步不让。
27、这里,白天您可穿越时光隧道,参观三国古战场、曹操点兵教弩台、包公文化园、李鸿章故居等,品味历史的厚重;夜晚,您可以漫步在银河边,赏银河月色。
28、我们比较耳熟的清代异姓功臣中,如和珅原袭三等轻车都尉,后晋爵至一等忠襄公;曾国藩授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授封一等肃毅伯;左。
29、黄海海战后,李鸿章鉴于舰船损失较大,担心拼光老本,就下令北洋舰队龟缩在威海“保船制敌”,不准出击,把制海权拱手相让。
30、曾国藩在致方宗诚书中曾写“望阁下无因鄙言而旁骛骈枝,翻失故步”,李鸿章格致入门序“西人毕生致力于象纬器数之微,志无旁骛”。
31、东捻军被镇压下去后,清廷赏加李鸿章一等骑都尉世职。
32、议和之后,凤驾回銮,慈禧与大学士李鸿章谈及此番变故中的功臣,便特意提到了王炽,打算给他封赏。
33、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还有两广总督李鸿章,朝廷都希望他们来勤王,不断给他们发诏书,但是他们都不来,这些人不愿意介入此事。
34、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
35、“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耳。我无利于人,谁肯助我?李鸿章
36、清政府委派李鸿章全权办理对日通商条约事务。
37、李鸿章打马如飞,只用半天时间便赶到家中,来不及洗漱便去拜见父母。
38、在李鸿章幕府中襄办洋务的薛福成知悉了这一消息,大吃一惊。
39、自嘲为“裱糊匠”的李鸿章,如今又成了治安“消防队”。
40、李鸿章于十一月二十三日抵达徐州时,捻军已一分为二,赖文光、任柱等率东捻军仍留在中原作战,张宗禹、邱远才等则率捻军入陕西。
41、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李鸿章
42、李鸿章听到海军衙门被撤的消息后,立刻联想到了自己的命运。
43、1894年11月19日,德璀琳携带照会及李鸿章致伊藤博文的私函各一件,偕“书记布伦特·泰勒、尤金、亚历山大·米奇(皆系英国人)”。
44、从这时起,张之洞对李鸿章媚外求荣,异常嫉怀。
45、好一个潘鼎新,李鸿章,这也是你所说的为避法人锋芒,非为怯敌吗?
46、李鸿章一辈子出将入相,封官拜爵,位极人臣。
47、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慎而重之。李鸿章
48、他当时还掌握着海军衙门,在笼络有一定军事外交实权的李鸿章的同时,却不顾国防安危,极力主张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这种用心在深层次上是相当复杂的。
49、李鸿章因此对其留下“筹款能手,得力干员”的印象,只因这些日子忙昏了头,竟忘了这位年轻有为的财神菩萨。
50、李鸿章当然知道,叶志超只有2000余人,兵力确实单薄,再三筹思,只得移东补西,凑来2300多人,命记名提督江自康等率领,由海路开赴朝鲜增援。
51、而李鸿章则相反,他过分看重权势,占据高位不肯下来,并通过罗织关系网以自固。
52、这反映了李鸿章的方寸已乱,在指挥上已经毫无章法了。
53、李鸿章太明白安徽人的心性了,面子比天大,乡情比地深,只要够交情,要头也能给。
54、周孝华说,张充和出生后就被过继到叔祖母家,也就是李鸿章的侄女家,接受了最好的封闭式的教育。
55、自入北洋以来,频年巡历重洋,驾驶操练均极勤奋,为创建北洋海军出力颇多,李鸿章称他“资深学优”。
56、事后李鸿章对人说,他一生事业,至此扫地无余。
57、寿州城内,李鸿章最近日子不好过,自从北炉桥兵败后,一直龟缩在州城内。
58、鸿章命令郭松林、潘鼎新两军掘开沧州往南的捷地坝,放运河水进入减河,并在减河东筑长墙切断进攻天津之路。
59、李鸿章辨析利害说,“各国通商以来,中国沿海、沿江之利,尽为外国商轮侵占”。
60、喀希尼复贿通宫禁,转禀太后,说是还辽义举,必须报酬,请假李鸿章全权,议结这案。
61、甲午战后,李鸿章被解除了位居25年之久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投置闲散。
62、于式枚原是兵部主事,才华出众,李鸿章亲自条陈为北洋差遣,有关奉章文牍多出其手,他生性耿介,宽和待人,在总督府人缘极好,李经方不好驳他的面子。
63、追论御史吴峋劾阎敬铭、编修梁鼎芬劾李鸿章俱诬谤大臣,予严议。
64、亲兵捧茶进来摆在李鸿章的面前,口称“李大人慢用”,随后退出。
65、一天,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来访,李鸿章奉命接待.
66、鸿章回家,“翻检书籍,审察形势,惨澹经营”,花了一整天,写出一篇慷慨悲壮的长折。
67、漫步合肥,解读李鸿章故居、包公祠,观赏教弩台等合肥标志性景点,让来自台湾的客人,感受合肥美丽的风光和人文底蕴交织成熠熠生辉的徽山皖水。
68、上帅(李鸿章)禀中咬定牙不说前人一字坏处,以力避世俗诿卸之习。
69、鸿章力与辩论,经过千磨百折,竭尽心力,相持历岁,才定和约。
70、平日遇事不能持平,威信无从服众,以至一发难收,柔远二字须看的通透,柔克高明。柔克者,非事事将顺之谓柔也,绕指柔中自有百炼刚在。李鸿章
71、然而作为军事总指挥的李鸿章,终日苦心焦思,不是在运筹帷幄,调兵遣将,而是热衷于利用外力,托请俄、英等国出面“调停”,迫使日本撤兵罢战。
72、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吴承恩、方苞、袁枚、林则徐、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官或考生。
73、清末的军事工业是完完全全的国有企业,无论是曾国藩、李鸿章那样的科举干部,还是左宗棠那样幕府出身的军事奇才,在他们的主导下,国有企业的改革最终都改成了官方主导。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官僚作风、贪腐现象严重,像马尾船厂、江南制造总局这样的顶级国有军工企业最终都成为反腐的重灾区。李德林
74、既有鼓楼商厦、百盛这样的中高档商场,也有众多时尚品牌专卖,除了浓郁的商业气息,李鸿章故居、古教弩台等更是平添了步行街的历史文化魅力。
75、李鸿章忙将他扶住,“李公公这就生分了,脚气好点没有?”。
76、一提到近代中国的海防和塞防,人们不禁会想到左宗棠和李鸿章。
77、对联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精品,主要用于庆祝、装饰和表达个人修养,李鸿章的对联作品主要反映了他的思想和道德修养。
78、堪称自盘古开天辟地其一番精心力作,真是盘古的鸿章钜字啊,在六剑山上显得琨玮灿烂。
79、他曾出任李鸿章幕僚,襄办洋务,担任清政府驻美公使、清末修订法律大臣等职。
80、若李鸿章再如前在上海之迁延观望,坐失事机,自问当得何罪?此次务当竭诚筹办。
81、请过目,朝廷已经批复下来,皖人吕基贤、李鸿章,湘人曾国藩等人都表示赞同,一起上书朝廷,请求在各地开办团练。
82、李鸿章:大清每年的银子有十分之一用在正经地方就不错了。
83、1886年,饭店股东德璀琳说服李鸿章,发展中国铁路,翌年建成唐山卢台线路.
84、一天,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来访,李鸿章奉命接待.
85、李鸿章说自己是个“裱糊匠”,其实也正是他自己甘当“裱糊匠”,才使中国的事情越办越糟,终于一败涂地,自己也被定格在那个揪心的历史场景中。
86、李鸿章原是他的门生,认为“才大心细,劲气内敛”,初举为江苏巡抚,后成为清朝相国地位的人物。
87、庚戌,李鸿章母忧,连疏请终制,许之;命百日后驻天津练军,仍权理通商事务。
88、1879年,面谒李鸿章,留北洋水师差遣。
89、李鸿章故居位于淮河路中段,坐北朝南,气势宏伟,是合肥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
90、四月三日,翁同龢悉李鸿章来电中的和约十条,愈感“胸中磊块,未易平矣”。
91、然秀成不杀赵景贤,礼葬王有龄,鸿章乃绐八王而骈戮之,此事盖犹有惭德矣。
92、还有人热衷于美化、拔高像慈禧、琦善、李鸿章、袁世凯等历史人物,而对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等则加以非难、贬低。
93、梁氏的指责,虽然在理,但看人挑担不吃力,设身处地为李鸿章考量,还是有求全责备之嫌。
94、辛丑,谕李鸿章、孙家鼐等察赈,被灾州县有玩视民瘼者,严劾以闻。
95、而李鸿章性格中更多的是浮滑的因子。
96、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粟,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祈大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就是地上神仙。李鸿章
97、鸿章商之大帅,定议不拒绝以伤和好,不忮求以存界限。
98、大清国体制内的改革派,考诸史料,大多数终其一生都得到了最高层的优礼相待,比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也比如庆亲王。
99、张家是典型的书香世家,他爷爷与现在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是同榜好友,都是甲辰年(1844)中举,丁未年(1847)进士,感情很好。
100、纵观李鸿章与曾国藩的宾主关系,大致可以分为结识、雕琢、欣赏、出走、重用五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