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造句>若存若亡造句(精选23条)

若存若亡造句(精选23条)

收录日期:2025-08-06 08:45:20  热度:6℃

1、他闭上眼睛,全身慢慢放松,精神逐渐进入若存若亡、幽明交替的冥想状态。

2、你就当我不存在,按照你自己理解的,将微意守于丹田,只用丹田呼吸,若存若亡,似有似无。

3、仰苍苍之色者,不足知其远近;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

4、这就是‘道昭如日月,法若存若亡,术杳如幽冥’,简而言之,就是道昭法隐术不传。

5、这话若是被小静听到,那还了得?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6、此时跟平时的修炼一般,修炼时渐渐到达忘去身体的感觉,周身如婴儿似的柔和轻软,非常安适妥贴,若存若亡。

7、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世闻道,大笑之。

8、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9、昊天顿觉周身如婴儿似的柔和轻软,非常安适妥贴,若存若亡。

10、从此渐渐到达忘去身体的感觉,周身如婴儿似的柔和轻软,非常安适妥贴,若存若亡。

1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

12、知游心于无限,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

13、按照心法的要求盘膝闭目,处于恬淡虚无的境界,此时呼吸绵绵,若存若亡,无思无虑,慢慢地身体内会产生麻痒的感觉,这就是灵气入体的征兆。

14、他们的呼吸渐微,若有若无,身体出现浮,轻,飘,若存若亡的感觉。

15、上极无上大罗玉清,渺渺劫仞若存若亡。

16、吐惟细细,纳惟绵绵,若存若亡,似有似无,方为真息。

17、就在这刹那间,一种若存若亡的惘然感觉充盈了杨昊的整个心胸。

18、超当其梦也,精爽感悟,嘉其美异,非常人之容,觉寤钦想,若存若亡,如此三四夕。

1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20、他双目垂帘,双手很自然的交叉在一起,摊在大腿上,一动不动,有如泥胎木偶一般,唯有气息自然绵长,若存若亡。

21、无声,不结滞,不粗浮,出入绵绵,若存若亡。

22、若存若亡,似有似无,先存后忘,知而不守。

23、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猜你喜欢

  • 机妙造句(精选77条)

    1、根据三国演义的描写,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真是让人佩服。2、念及于此,赵坤元也不敢大意,渡劫之术前世已有经验,上清道藏更有神机妙术,不仅可安然渡劫,还可以收纳劫雷为上清雷珠,日后还有大用。3、说得一本正经,倒像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了,罢了,明

  • 机轮造句(精选24条)

    1、图为昨天,蛇口工业区耀皮玻璃厂车间里长满铁锈的升降机轮盘。2、此后国营厂派人到禹县神垕、江西景德镇等瓷厂学习,请来禹县技师带徒传艺,购置设备,泥料加工改用机械,手工制坯改为机轮制坯,土龙窑改为倒焰窑。3、有钱有身份地乘坐奢华的地精飞艇飞

  • 机米造句(精选16条)

    1、中新网1月15日电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近日,俄罗斯向伊拉克交付了13架新型攻击直升机米-28NE“夜间猎手”。2、中国超大型直升机米-26南下赴四川救灾。3、绿色大米并非有机米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高档大米主要分为绿色、有机两类,绿色

  • 机密造句(精选100条)

    1、当我在大连一家旅馆里吃午饭时,他进来说,一个从长春来的满洲国内力府的代表要见我,有机密消息相告。2、如果机密被揭露,那家机构就会不体面地倒闭。3、齐楚燕韩赵魏秦,每个国家的命脉都掌握在他们的天赐人手中,所以谁是天赐人都是机密,成为头等国

  • 机密造句(精选100条)

    1、他说,如果有国防部的官员设法对这些机密文件进行了审查与编辑,那他们也同样犯下了泄漏机密文件的罪行。2、他经常泄露机密,这无疑是给他们通风报信.3、针对喷射机密封板的实际工况和磨损失效形式,分析了密封板的磨损类型及其机理。4、一摞摞机密文

  • 机密造句(精选58条)

    1、电影方面迄今已有百余部的佳作推出,包括七电影主题曲最高机密奥斯卡最佳电影洛基,其它的代表作还包括威小子系列傻妹从军哈克芬历险记和近期的新作天罗地网等。2、北京一直将三峡工程预算视为国家机密。3、这些机密文件,要妥善保管。4、所以,所谓中

  • 机敏造句(精选99条)

    1、这人机敏,明察秋风团扇,你怎么能瞒过他?2、大寒来临,送你一枝寒梅,愿你历经人生坎坷,拥有傲雪凌霜的品格和气质;送你一缕寒风,愿你遇事冷静沉着,机敏如风;送你一件寒衣,祝你大寒节气温暖快乐。3、三个孩子一天天地长大,看到大金,全才,个个

  • 机明造句(精选16条)

    1、各个豪族势均力敌,它们趁王权衰落之机,明争暗斗,已将国家弄得支离破碎。王权已经忘却为了造福臣民必须控制一切的至高无上的原则,它只是在心血来潮的时候才间或想起这一原则,而且其大刀阔斧的行动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及其恶劣的后果。大仲马2、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