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应手造句(精选51条)
得心应手解释: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近义词:心手相应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反义词:心手相应游刃有余驾轻就熟不文不武
1、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
2、这道题很简单,小明做起来真是得心应手。
3、张师傅做盆景又快又好,真是官止神行,得心应手。
4、老王动笔不行,干木工活却得心应手。
5、这位老作家运用语言的功夫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
6、这两项工具用来得心应手,在多种情况下,尤其是当读其他人的代码或试图澄清自己的时候。
7、爷爷用原子笔写字不顺手,用毛笔反倒显得得心应手。
8、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9、没想到他连这么难的动作,都能得心应手的完成。
10、在现实生活中你练习的越多,你用起来就会越得心应手。
11、拉小提琴她不行,弹钢琴的话她可得心应手得很。
12、要使工作卓有成效,必须保证工作时得心应手。
13、这把菜刀虽旧,但使来得心应手。
14、奥巴马的竞选团队则在利用互联网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15、对于此类间接管理的方法,你可能并不能完全得心应手,但是,这便是团队的工作。
16、知识学问要广博,为文引用才能得心应手
17、令狐冲手一拿剑,独孤九式立即得心应手使出。
18、至今他对税制改革似乎得心应手。
19、他俩是舞台上老搭档了,所以演起来配合得得心应手。
20、不但烧菜煮饭难不倒她,裁缝编织,她更是得心应手。
21、只有博学多闻,上课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2、公司的业务千头万绪,你刚上任,当然无法马上得心应手。
23、说到底,他们其实是光怪陆离非驴非马社会中一群得心应手的弄潮儿。
24、此仗我军势如破竹,打得得心应手。
25、八面玲珑的人,在接人待事方面总会得心应手。
26、当你对认明这种日常事务的想法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时,你需要让自己把目光放到更远大的地方。
27、学习方面不用太紧张,平常心便可得心应手,因内心存有一股求知欲,加上敏锐的观察及顽强的记忆力,理想成绩可谓手到拿来。
28、活动不锈钢斗门,手柄开关等人性化设计,使得操作时得心应手、轻松自如.
29、我继母忙前忙后、一切得心应手。
30、这无疑告诉我们,教师只有平时注意学习和积累各种知识,丰富和充实自己,未雨绸缪,有了浓厚的功底,在课堂上才能出口成章,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31、一个遵循犹太教饮食教规男人的奇怪杂志,作者似乎收集了大量的食物配方,写起来得心应手。
32、我自认并不是一个食古不化的老夫子,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倒也还得心应手。
33、对搞科学的人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勤奋二字,对学好基本功意义极大,勤就是要多读多写,奋就是要努力、要有较高的目标、有严格的自我要求,做到这一点,就能日渐高明、得心应手。
34、战略性地使用异步工具可以使您的同步会议更加高效,让您的经理工作更为得心应手。
35、政府的影响很可能会巩固"这三座高山",他们同国家部门打交道更加得心应手,可以有效的把条例的费用平摊到巨大的收入基数去。
36、中秋时节,祝你的好运一帆风顺,事业顺理成章,工作顺心配合,生活一顺百顺,赚钱顺手牵羊,爱情得心应手,一切都对你顺顺利利!
37、只要多注意日常生活,自然就会有丰富的素材,这样在写作时就能妙笔生花,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38、听了名师的这一节课,我自愧不如。人家为什么能教的如此得心应手,是有方法的。
39、表叔在工作中因专业对口,业务精湛,工作起来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40、当学生急于解决又差一点,进入这种问题情景时,精神的高度集中使其渐渐进入灵感状态,思路流畅,联想丰富,对记忆材料的提取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41、李教授以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的泰斗和对中国古代海岸线的开拓性研究而蜚声国际,他对西方文化的研究也是得心应手的。
42、他发现自己对学习不仅喜欢而且能得心应手。25岁时,哈佛的校长便催请他加入教职。
43、这些良好的素质再加上他勇于接受新生事物,勤奋好学,善于动脑、腿勤、手勤,使得他在子承父业,管理好王氏家业上得心应手。
44、这些还不是关键,现在叶尘真正能做到‘心手相应、得心应手’,与人交手能时刻保持巅峰状态。
45、接下来的四天,师徒三人一路向西,早上赶路,晚上练习,四天以来,雷文勤学苦练,不仅把斗气凝形练得得心应手,还基本掌握了剑气外放。
46、骑兵旅集中打突击是势如雷霆,分散开来破袭对手的补给线也能得心应手,可防守时就多少用武之地了。
47、这第五点,便是主公精于算计,用从何进那屠户搜来的金子诱惑于我,慷他人之慨,借花献佛,若日后处理政事必会得心应手,物尽所用
48、通晓一脉灵元尚且如此不易,能够领悟两脉灵元,并且运用时得心应手者,可想而知,此类麟子凤雏,更是寥若星辰,渺不可寻。
49、贤弟,这匹火焰赤经过愚兄的精心调训,自然让你得心应手。
50、展纸因物美价廉耄叟蒙童等辈天下艺林乐用不二;涉笔而得心应手大千石壶之俦海内名家酣写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