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造句>习俗造句(精选100条)

习俗造句(精选100条)

收录日期:2025-08-07 19:25:35  热度:8℃

1、习以成风,遂畏死耳。如习俗皆不畏死,则亦不畏死也。

2、满汉融合后,新娘子天黑再过门儿的习俗也不多见了。

3、新清史强调区分,老清史强调涵化。新清史中满人和汉人的区别——语言,服饰,军事,社会习俗——是焦点,老一辈看大清是满人被汉化的历史。杨念群

4、其他的习俗还包括了焚香、祈祷及焚烧象徵性的纸钱。

5、在社会文化习俗方面,元江白族受汉族的影响很深。

6、今天是“破五”,按照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

7、因此,老年间祭灶、辞旧岁、贺新年、吃团圆饭、吃水点心、吃“百事大吉盒”……等众多习俗从皇城里流传到民间,又由百姓一直延续至今。

8、整个过程中他自始自终都受到尊敬,我们严格地遵循了国际惯例和伊斯兰习俗。

9、通过许愿树给神明献上祭品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但自然和人工如此相结合的方式比较罕见。

10、明代时,桃符才改称“春联”并且正式在民间流行开来,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11、习俗也许不如法律来得明智,然而它们向来比法律更受人欢迎。

12、清明时节杨柳发芽抽绿,泰安市至今保留着清明时节插柳、折柳的习俗,人们将初春的柳条插在堂前、门口驱虫、辟邪、保佑一家人平安。

13、在“熟人社会”里,道德和习俗的力量是强大的,它于无形中掌控着一切。所以在这个圈子里,个人的职业道德与口碑非常重要。方莹

14、要是我能够完全依靠自我来生存,那些神圣的传统习俗又与我何干呢?

15、事实上,克拉克毫不犹豫地对大量反科学信仰以及迷信习俗展开斗争,从神创论和山达基教派到占星术和渡火术。

16、满族人火化的习俗导致不会有棺椁,也就不会披金戴银,所以也落得清净。

17、礼尚往来是很好的传统,它可以显示人们的慷慨和关心,直至这种习俗被商业化。

18、白、普米、傈僳以及生活在西藏林芝地区的珞巴等民族,都有着喜爱穿毛皮衣的习俗,原因在于他们都是古代氐羌人的后裔。

19、放焰口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了文化大革命前,文化大革命荡尽一切污泥浊水,放焰口自然不能幸免。

20、三道茶是白族的一种饮茶习俗。

21、春节的其中一个重要习俗就是跟家人一起吃一顿团年饭,今个月的语文秘诀就会带给你一些关于食物的用语。

22、就当时的社会习俗传统来说,这样做是不足为奇的。

23、而胶东菜以海鲜见长,则是承袭海滨先民食鱼的习俗.

24、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兔脚常被当做可以带来好运的护身符,这一习俗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欧洲。

25、过去,新娘新郎从教堂走出来时,有往他们身上抛撒花瓣、而新人又需双双沿着一条撒满鲜花的路款款而行的习俗。

26、好日前有待郎、待嫁习俗,双方父母亲请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莲子,讨。

27、远在明清时期,大同地区民间就有了在喜庆婚娶、祝福庆寿、喜得贵子时赠送红鸡蛋的习俗。

28、诗中的“隐扇”是我国古代普遍的婚礼习俗,指在婚礼上,新娘需用扇遮脸,交拜后才把扇子撤去。

29、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晚生孩子也是不孝.

30、第六部分为民风民习,俗缘相通。

31、因佛教文化的融入和盛行,盂兰盆会与“七月半”的尝新祭祖习俗合并,并开始确定了七月十五日在中国节日系统中地位。

32、法律是社会习俗和思想的结晶。

33、纳妾和包办婚姻的习俗也是与地主制度分不开的.

34、婚礼庆典期间不仅需要遵守习俗,也要穿上特制的礼服。

35、但各地的七夕习俗中,都把穿针引线作为最常用的“验巧”方式,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

36、想到这他就拼命的用手拨土,他知道村子里的习俗,没有成年的小孩死后不会埋的太深,他可不想这么憋屈的憋死。

37、按习俗在平安夜这天,餐桌旁的人要依次传递一种象征圣饼的白色薄脆饼干,就是今天早些时候我们拿的那种,每人掰下一块来许下新年的愿望。

38、依照台中市西屯与南屯区的习俗,坟墓主人廖焕文在过世后将姓氏改成张。

39、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不管是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们,都对新的一年充满美好的希冀。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40、详言之:人民皆有选举权,被选举权,惟按中国敬老尊贤的文明习俗,各县人民推本地老成人为代议士,而任用青年二三人有专门学识者为秘书。

41、放生习俗的形成,既有佛教戒杀护生的思想根源,同时亦受到儒家好生思想的推动。

42、所有跟龙舟节相关的传统习俗之中,流传最广的或许要数包粽子、吃粽子了。

43、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颠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

44、传统习俗里,过年要拣吉祥话说,整个庄子,显得一团和气。

45、夜赛龙舟是福建省长乐市江田镇三溪村独有的传统端午习俗,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在村中河道竞渡龙舟,吸引四面八方的乡亲前来观战。

46、古今并没有“男宾止步”的告示,但有很长一段时间,就是这样的习俗。

47、风筝,旧称鹞,北方也成为鸢,古时多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到了宋朝时才在民间流行,民间也有清明节放风筝习俗,将风筝线割断让风筝带走一年积下的霉气。

48、腊八当然要吃腊八粥,只不过,在杭州当地的习俗里,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

49、我就听到过一个端午“蒲剑镇门窗”的故事,可能是汇成菖蒲艾叶挂门窗这一习俗的一涓小水。

50、侨港镇的归侨由于世代侨居异国他乡,使得自身拥有的浓厚的“置家风情”文化习俗得以完整保留和延续。

51、在秭归民间还有“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之说,毛庆表示,这一习俗为原始习俗,恶月期间诸事多需避忌,娘家人一定要把已出嫁的女儿接回来避恶。

52、库鲁病就这样传播开来,在20世纪夺去了至少2500名法尔人的生命,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被查明是罪魁祸首之后,这一习俗才得到禁止。

53、“浴兰节”是端午节的另一个别称,屈原“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就是这种习俗的写照。

54、“桐子镖”是北牙瑶族乡水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源自于水族“过火海”的丧葬仪式和采收桐果的生产习俗,迄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55、湘西民间有这样的习俗,人家头或是儿女甘贵,或是伢儿多病,就让伢儿认个叫花子做干爹,可以无病无灾,易养成人。

56、每逢佛诞及习俗节日,山上游人如云,寺内香客如潮.

57、很市侩,无非是有钱有房有车耳,还有就是跟其性别与生俱来的根深蒂固的社会习俗。

58、印度的居民一般厕所都有冲洗设备,普通百姓大便时则手拿一口杯水,习俗规定用左手洗屁股,所以到商店挑食品不得用左手。

59、凿齿、肉体上穿孔、皮肤上扎针等多种形式的自残装饰习俗,是特定社会环境中诸多因素的产物。

60、圣诞习俗与庆祝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

61、把你的市民从装模作样的旅游者蜕变为机智的国际性旅行家,当他们学会包括当地的问候方式、舞蹈等新的习俗后,回家教给他们的亲朋好友们。

62、应林的要求,饶团长按大刀会的习俗与之同喝鸡血酒,并对天盟誓:“皇天在上,黄土在下,如有违约,天惩地罚!”此后,红军和大刀会携手对敌。

63、西洋习俗,男子戴帽,入室必须摘下,妇女的大檐帽,在室内课不摘。

64、这个古老的习俗在德比郡各处都十分受欢迎,据说起源于凯尔特人时代,甚至更早。

65、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求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

66、同样的愚勇习俗在克里特文明遗址的艺术品上大量地描绘.

67、如今新船入水的“掷瓶礼”习俗依然存在,演变为具有传统色彩的喜庆仪式,传入我国沿海地区还成了旅游项目。

68、这一北方的生活习俗经过历史文明的洗礼,涅槃再生后沉淀为一种重骨力的,以刚劲劲健为美的民族文化审美心理。

69、说起那黄凤啊,还真是没有嫁人,今年也有二十了,和你是同岁的,但这和洪谷村习俗没有任何关系。

70、黎族妇女的文身是黎族母系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习俗,它反映了黎族女性原始的一种审美观念和宗教意识,曾在黎族社会里广泛流行。

71、可是老年间很多地方有不贴年画不过年的习俗。

72、褶裥短裙,可能来源于罗马侵略者的习俗,是一种用由各色方格组成的被称为格子图案的布料制成的百褶裙。

73、基于文化禁忌,基于传统习俗,基于意识的不到位,我们对少儿的性启蒙,性教育,包括危情灾难教育,都没有系统开展,甚至说存在空白也不为过。

74、基本上都沿袭广州的习俗,大厅里有火车座,而大多则是圆桌面。

75、她谈到让女孩受教育是一个办法,可以结束童婚,也停止某些残忍的文化习俗比如割去女孩的生殖器官。

76、京官迷恋戏院捧“戏子”为乐,“征逐歌场,习俗日流于浮荡”;高官则署衙内自养戏班,奢靡妄费;地方官吏籍口年节,雇觅戏班,寻欢作乐。

77、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婚前同居习俗,也称为试婚或走婚。

78、回首50年代,那时社会习俗要求男模不能脱掉所有衣服。

79、世界各地的根学蒂固的习俗,都是。布尔沃·利顿

80、每年的清明节,散落在各地的诸多蜀人都要祭望丛、拜杜鹃——这一从西汉时期兴起的民间习俗现在仍然在郫县传承。

81、与苗族青年的“游方”、布依族青年的“玩表”、侗族青年的“行歌坐月”不同,瑶族青年沿袭的是“凿壁谈婚”习俗。

82、负责旅游安排及文化场所的最后协调,并指导非正式的小组讨论,内容以日本历史、习俗与文化为主。

83、1月29日,焦点网谈以整版的篇幅推出专题报道“我们的年代我们的年味儿”,文章通过对不同年代网友对过年习俗的回忆,让广大读者读出了浓浓的河南味道。

84、岁月洗涤着古老的传说,艾叶点燃着习俗的花朵,屈原的故事释放着爱国的火,端午节里,深深的问候传递着情谊的炙热。端午节想咋过就咋过,祝你快乐!

85、霜降习俗:霜降要吃红柿子,不流鼻涕唇不裂。鸭子好吃霜降补,霜降到了拔萝卜。羊肉火锅暖暖胃,迎霜兔肉价值高。多吃苹果栗子梨,摞桑叶子泡泡脚。

86、1993年,杨洁薇的父亲去逝,按照习俗,杨洁薇的母亲坚决要谭咏麟以女婿的名义为岳父在报纸上登讣文。

87、当我们还在摇篮里的时候,习俗便。约翰逊

88、前言:在我国古代婚礼上,就有饮用交杯酒的习俗,交杯酒的早期名称叫“合卺”。

89、情歌对唱活动在歌圩上体现为壮族倚歌择偶的传统婚姻习俗,而在花儿会上则表现为婚外恋的一种形式。

90、文化薪传,由出生就开始,是把父母的文化价值观与习俗教导给新生代的儿童的过程。

91、她突然手拍胸脯,义愤填膺地说:"等我将来有用了,一定要把扬州的奇怪习俗全部改掉。"。

92、五月初五佳节到,艳阳高照喜气扬;民俗文化来共享,吃了粽子喝雄黄;龙舟赛事多欢笑,避邪驱毒艾草香;端午习俗古来早,与时俱进远流长。端午节到了,祝您端午节快乐!

93、在常州,一直流传着冬至前夜吃胡葱炖豆腐的习俗。

94、杨维特别强调,春节即将来临,广大群众农历初一都有拜坟年的习俗,在大力宣传“文明祭祖”同时,要严控严防,抓好大年初一这个关键,各个口子都要守住。

95、扯脸、开面、介面等,是一种使用麻线除去女子脸上汗毛的美容手段,也是女孩到女人的成人礼,属婚嫁习俗。

96、由于思想和行为的刺激,性本能会奴役道德习俗,并且成为最难驾驭、最难控制和祝福的欲望。

97、石坑村生男丁种楠木的习俗,虽同重男轻女的旧思想有关,却也透露出一个信息,遂川人可能是把山林树木当作命来爱护的:树木旺,则人丁旺。

98、闹洞房就是新郎新娘结婚当夜,众客人戏弄新娘的一种习俗,又称为闹房、闹新房,也被称为闹新娘、耍新娘,旧时还称为“戏妇”。

99、受江南习俗的影响,一船二人,一女扮渔姑称“旦”,一男扮渔翁为“丑”。

100、按照“宴居尚左”的习俗,主座的左手即座北朝南的座位为尊位,自然由项羽的亚父范增占居。

猜你喜欢

  • 名声造句(精选80条)

    1、其中有招‘天外来客’更是精湛,他多行侠仗义,在江湖中名声甚好,他好静爱听风雨声。2、孤山之所以名声大噪,与宋代诗人林逋隐居于此,种梅养鹤,不仕不娶,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梅花诗有关。3、当你被不法商人利用,让你的名声落地,你仍然能承受住昧良

  • 名胜造句(精选100条)

    1、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相传乾隆恭奉母后,下江南,游名胜,尽孝心,途经洪泽到古水街尝湖鲜、观湖景,皇太后甚是喜欢。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闲坐家中,万事蹉跎。出门旅行,快乐多

  • 名胜造句(精选100条)

    1、这个别人口中的“女强人”、“女导演”、“场面人”、“青年导师”、“全活儿人”,手中的作品接连在各个景区名胜处落地开花。2、金殿名胜区都不约而同地打起了“杜鹃牌”,黑龙潭第十二届杜鹃花展、2014年金殿杜鹃花精品展将在明天、后天依次绽放。

  • 名胜造句(精选100条)

    1、名胜其来有自,所以才成为名胜。2、霍州市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旅游资源相当丰富。3、置身山水之间,美景陶冶情怀,烦恼忧愁不再,惬意舒心开颜;畅游名胜古迹,抒发兴亡之叹,眼前俗世纷扰,再也不会心烦。世界旅游日,背上行囊,快乐旅游!4、中

  • 名胜造句(精选49条)

    1、无锡的名胜、人文景观也很多。有88米高的灵山大佛,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二泉,江南第一山的惠山,久经沧桑的龙光塔,人来人往的锡惠公园,太湖隹绝处的鼋头渚,四季飘香的梅园,珍奇细巧的蠡园。2、伦敦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拥有数量众多的名胜景点与博

  • 名制造句(精选94条)

    1、那么,对于电商卖家来说,一天要寄成百上千个包裹,实名制、开箱验货的实施是否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这个问题倒不大。2、摩洛哥宪兵和警察21日在摩洛哥中部城市贝尼迈拉勒采取联合行动,抓获5名制造卡萨布兰卡恐怖爆炸事件的嫌疑人。3、为应对实名制购

  • 名治造句(精选12条)

    1、昨天亮马桥路的治安志愿者数量有了明显增加,包括香河园、太阳宫、安贞、麦子店、望京等十余个街道和地区的数百名治安志愿者走上街头协助维持秩序。2、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13公里得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楚灭蒋后

  • 名声在外造句(精选27条)

    1、因“梁镇南将军府”名声在外,数百年来府第宗亲人丁兴旺,“将军府炮会”因此打造成名,长兴不衰,目前已成为一个沿袭了500多年的民间民俗盛会。2、昌都名声在外的得数然乌湖了,另有卡若文化遗址、强巴林寺两处值得一去的景观。3、有颇负盛名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