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造句>拥兵自重造句(精选17条)

拥兵自重造句(精选17条)

收录日期:2025-08-14 13:53:14  热度:5℃

1、如今各地起义军将领纷纷拥兵自重,表面上依旧奉张家三兄弟为首,实际上却各行其是,已经令张角心生警惕之心。

2、陆压的《讨明贼檄》历数我十八大罪,不过就是些残害宗室,把持朝政,拥兵自重,残虐不仁,心怀不臣等等,毫无新意。

3、倒是张浚和秦桧私下提醒高宗,若把淮西兵马归其节制,则岳飞手握南宋十五万精兵,倘若一旦有变,他军无一能制,慎应防其拥兵自重,尾大难掉,高宗顿悟,合兵事罢。

4、文臣敛手无为,武将却拥兵自重,桀骜恣睢,一旦有警,辄逡巡退缩,即严旨屡颁,裒如充耳。

5、军阀拥兵自重,各自为政,结果当然造成国家动荡不安。

6、如今骊弈暴虐,民间怨声载道,各处藩王更是拥兵自重,天下不久就会大乱,你我更是朝廷的眼中之钉,若不能用必然杀之。

7、关于唾壶有个成语叫“唾壶击缺”,这讲的是东晋初年著名权臣王敦在武昌(今湖北鄂州)拥兵自重,南京的朝廷担心他随时顺江而下发动兵变。

8、军阀拥兵自重,各自为政,结果当然造成国家动盪不安。

9、外有藩镇拥兵自重,内有阉宦当权,朋党之争日益严重。

10、袁世凯死后,北洋军分裂,天下大乱,各路势力拥兵自重,画地为牢。

11、目今赵祯小儿刚刚亲政,正想办出几件震动朝野的大事来,象珏儿这样拥兵自重,目无朝廷,又与襄阳、西山等地匪盗明来暗往,其用意自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2、这支武装力量后来与名门豪族里外勾结、拥兵自重。

13、哈哈,文和尚欲欺我乎?黄巾之祸,实已断我大汉根基,各地士族、州牧、郡守皆拥兵自重,成尾大不掉之势。

14、袁术虽然拥兵自重,但在雄才大略的曹操看来,他不过是预搔待痒而已。

15、该死的陆云!这小子提出的要求太苛刻,皇上,你为什么要答应他?我朝先祖有命,不得武人拥兵自重,故此才不授予武将实权,皇上如此做法,怕是养虎遗患啊!

16、各诸侯拥兵自重,连年征战,国无宁日,邦无定土。

17、这些外放的带兵将领,势力大的都在拥兵自重,随时准备等他们两虎相斗,各自损伤之后,再取而代之。

猜你喜欢

  • 古老造句(精选100条)

    1、或是品尝瑶家长桌宴,是瑶族的古老习俗,品种有数十种之多,如瑶家烟肉炒石韭、石头猪头皮、糯米糍粑等。2、好像猫拖回来的东西描述的是邋遢的东西。还有两个古老而有趣的表达描述某样最好最妙的东西。3、旧式家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书籍,我们

  • 古老造句(精选100条)

    1、1979年夏天。清晨的雾霭在古老的“博雅”宅门楼上空飘散,淡淡的曙光映上了那两扇暗红色的大门。大门上还残留着斑驳的字迹:随珠和璧,明月清风。霍达2、沈阳现存最古老学校大东二校更名为盛京小学。3、相逢是首悠扬的歌,相识是杯醇香的酒,相处是

  • 古老造句(精选66条)

    1、搅乱异界承平万年的古老帝国阿卡纳的和平,西门矢才能火中取栗、乱中取胜,满足自己阴暗的私欲,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话说真的有吗?貌似连作者都不知道)。2、人们徜徉街头,随处可见到一座座古老的大教堂、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和巍然挺立的连云高楼。3

  • 古礼造句(精选23条)

    1、按照仿古礼仪,主祭官率众官进行了迎神、上香、颂祝文、行初献礼、献帛、诵祭文、行亚献礼、撒五谷、奠酒、送神、望燎、行终献礼等。2、中华自古礼仪邦,传经诵典读书香。崇尚文明多谦让,好人好事要提倡。低碳环保新时尚,爱护公物正义张。修身律己树形

  • 古隶造句(精选21条)

    1、最拿手古隶鲍贤伦说,在书法里,可以见到一个人的存在。2、秦人笔下带有篆意的古隶,是从楚简过渡而来的。3、开始阶段的隶书叫做“古隶”,又叫“秦隶”。4、清雅梅花在宣纸上“肆意绽放”,遒劲的行草、古隶力透纸背……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悬挂在展

  • 古井造句(精选100条)

    1、李忆早已沉静下来,他发现自己的神经似乎大条得吓人,要是从前,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早就心慌意乱不知所措了,可是现在,他却是心如古井,竟然没事人一样。2、这次是股东古井集团启动了第四次产权改革.3、是一丛秋菊,也要散发芳香;是一片秋叶,也要装

  • 古今造句(精选100条)

    1、到了外双溪,周志文感到大学的实际情况跟“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简直有天渊之别,课程乌七八糟,校园乌烟瘴气,根本不像一所大学。2、而神权职由巫史执行,古时巫史为初民之先导,古之史官皆老成硕望,深通古今之长者,由其执行神权,可阴制人

  • 古今造句(精选100条)

    1、“靳三针”组穴配方仅有39个,却是古今历代针灸名家经验之精华和近现代临床研究成果。2、所以,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凡是能够真正有效惩治腐败、重振朝纲的伟大政治家,无一不是采用布衣将相格局,来打破官僚体制的自我循环。3、古今中外,无论是西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