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第(一)高原心脏病页
图3-10 肺小动脉与肺毛细血管静脉端的交通支—前 终末微动脉
久居高原地区的人,有少数(特别是儿童)逐渐出现心悸、气喘、胸闷、浮肿、右心室增大等现象,可考虑有高原心脏病的可能。X线检查:肺动脉圆锥突出,右肺下动脉增宽。心电图图形;右心肥厚,电轴右偏,有时出现肺型P波。
高原心脏病的发生,多数人认为是由于高原缺氧,肺小动脉持续收缩,引起肺小动脉肌层肥厚,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阻力增加,而使肺动脉压持续升高(表3-5),加重右心室负担。慢性缺氧,还使红细胞生成增多,血液粘滞性增加,又加重心脏的负担。
表3-5 慢性高原适应不全症人与高原居民右心和肺动脉压比较
慢性高原适应不全症(Monge氏病)高原世居者海平正常人右心房平均压(kPa)0.52(3.9mmHg)0.39(2.9mmHg)0.35(2.6mmHg)右心室平均压(kPa)3.86(29mmHg)2.00(15mmHg)1.20(9mmHg)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kPa8.51(64mmHg)4.52(34mmHg)2.93(9mmHg)4.39(33mmHg)1.73(13mmHg)0.80(6mmHg)6.25(47mmHg)3.06(23mmHg)1.60(12mmHg)肺动脉楔压(kPa)0.76(5.7mmHg)0.92(6.9mmHg)0.82(6.2mmHg)有人比较高原习服的人和高原心脏病患者的右心室功和心脏指数,证明高原心脏病患者心脏负担加重(表3-6)。
表3-6 高原习服的人和高原心脏病患者的右心室功
和心脏指数比较(五例的平均数)
高原习服者高原心脏病者心脏指数(升/分/米2)3.834.01右心室功(公斤-米/分/米2)1.082.47长期肺动脉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将引起右心室代偿性肥大,最后可发展为右心衰竭。但也有少数病例是以右心衰竭为主的全心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