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第五、药物不良反应的判定及报告页
治疗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应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的各种不良反应在内。现以药物治疗不良反应为例。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
表6-7 英国医药安全委员会报告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数和死亡百分比(1964.1~1976.6)
药 物报 告 数死亡(%)氟 烷38042羟基保泰松70923保泰松136426阿司匹林41026氯丙嗪58420三氟丙嗪30615苯巴比妥35314氯氮卓56713丙咪嗪44612地西泮■[此处缺少一些内容]■
眠药、磺胺、抗生素等所引起的过敏反应,以及对心、肝、肾、颅神经、造血系统等的毒性作用有较多的研究。近来发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增长的趋势,继发性占53.1%,其中75.4%有明显的诱因,以化学药物所致为最多。
1973年美国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6%,占住院人数的4%~10%。从英国医药安全委员会(SMC)公布的54000份报告中,可以大致了解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及其危害程度(见表6-7)。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及判断
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不良反应作如下定义:因药物产生的任何有害或不需要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药物不良反应通常是指在常用量条件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意外的有害反应。至于因误用和滥用药物以及服药自杀等所造成的后果均不属药物不良反应。
我国所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草案)中明确规定不良反应的具体范围为:①所有危及生命、致残直至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的不良反应;②新药投产使用后所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③疑为药品所引致的畸形、突变、癌变;④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⑤非麻醉药品产生的药物依赖性;⑥疑为药品间互相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⑦其他一切意外的不良反应。
判断不良反应是否与药物有关可以用Karch和Lasagna所提出的标准:①不良反应是在服药后还是在服药同时发生的;②是否符合该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③停药后是否有所改善;④再次使用时是否重复出现和得到再次治疗;⑤反应能否用已知疾病的特征和其他治疗解释。将符合以上五项条件的多少,判断为“肯定”、“很可能”、“可能”、“可疑”和“否定”。见表6-8。
表6-8 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
标准肯 定很可能可 能可 疑①合理的时间顺序是是是是已知药物的反应类型是是是否去除原因可以改善是是是或否是或否再次给药可重复出现是?②?②?②反应可有另外解释否否是否①有待进一步观察再分类②因医德所限不允许再重复
(三)判断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确定某种不良反应是否与某种药物有因果联系,多数情况下仅靠个例调查分析是十分困难的。一般在群体中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判断。
1.泊松(普哇松,Poisson)分布法 某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频率一般均小于1%,这时可用泊松分布来判断某种不良反应究竟是否由某种药物所引起。
例如:用某种药物治疗40人,其中1人出现精神抑郁症,这种抑郁症既可能因药物所引起,也可能在不吃药物的人群中出现。判断的方法是先假设这1例抑郁症是不吃药物人群中出现的,然后计算其概率有多大再根据此概率的大小,检验该假设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就可得出结论。例如据了解过去抑郁症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0.1%,故本例可适用泊松分布来进行判断。
利用泊松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式6-7)
分式中n=治疗人数,p=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生率,e为自然对数底=2.7183。
40人中出现该抑郁症1人的概率
还可计算在40人中出现抑郁症2,3,4…40人的概率,这些概率更小了。
为计算方便起见,可计算1例也不出现的概率:
然后以1-0.99600799=0.00399201,此概率代表出现1例及多例的总概率。这总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