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稷米

稷米

拼音注音Jì Mǐ别名

粢米、穄米(《补缺肘后方》),糜子米(《饮膳正要》)。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种子之不粘者。5~6月采收,碾去壳用。

归经

入脾、胃经。

①《本草求真》:"入脾。"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性味

甘,平。

①《别录》:"味甘,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甘,平,无毒。"

③《本草拾遗》:"性冷。"

注意

《日华子本草》:"多食发冷气。不可与川附子同食。"

功能主治

和中益气,凉血解暑。

①《别录》:"主益气,补不足。"

②《千金·食治》:"益气安中,补虚和胃,宜脾。"

③《日华子本草》:"治热,压丹石毒,能解苦瓠毒。"

④《纲目》:"凉血解暑。"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研末。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白苋

    《中药大辞典》:白苋拼音注音Bái Xiàn别名糠苋,细苋(《别录》),野苋、猪苋(《本草图经》),假苋菜(《广州植物志》),绿苋(《拉汉种子植物名称》)。出处《别录》来源为苋科植物皱果苋的全草或根。春、夏采收。生境分布生田野间。分布我国南

  • 白苏

    拼音注音Bái Sū别名野苏麻、白苏子、玉苏子、苏梗来源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白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以叶、嫩枝、主茎(苏梗)和果实(白苏子或玉苏子)入药。夏季采叶或嫩枝,7~8月间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或

  • 白苏叶

    《中药大辞典》:白苏叶拼音注音Bái Sū Yè别名荏叶(《别录》)。出处《本草图经》来源唇形科植物白苏的叶片,夏、秋采叶,置通风处阴干。或连嫩茎采取,切成小段,晒干。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主为紫苏酮。归经《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经。“性

  • 白苏子

    《中药大辞典》:白苏子拼音注音Bái Sū Zǐ别名荏子(《别录》),玉苏子(《中药志》)。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果实。生境分布野生于路旁,亦有栽培者。自河北至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分布。产江苏、河北、山东、湖北、四川、贵州

  • 白苏子油

    拼音注音Bái Sū Zǐ Yóu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子果实压榨出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全国多有栽培,少有逸为野生。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至长江流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