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豆腐泔水

豆腐泔水

《中药大辞典》:豆腐泔水拼音注音Dòu Fu Gān Shuǐ别名

豆腐泔(《慈航活人书》)

出处

《随息居饮食谱》

来源

为压榨豆腐时沥下之淡乳白色水液。

性味

《纲目拾遗》:"性清凉。"

功能主治

①《纲目拾遗》:"通便,下痰,通癃闭。"

②《随息居饮食谱》:"一味熬膏,治疮甚效。"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豆腐泔水拼音注音Dòu Fu Gān Shuǐ别名

豆腐泔。

英文名Water in which press bean curd.出处

出自《随息居饮食谱》。

来源

药材基源:为压榨豆腐时沥下之淡乳白色水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ine max(L.) Merr.[Phaseolus max L.]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全国广泛栽培。

原形态

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7-13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钏状,萼齿5,披针形,下面1齿最长,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较萼长;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龙骨瓣镰形;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5颗,黄绿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长约1c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归经

心;大肠经

性味

淡;微苦;凉

功能主治

通利二便;敛疮解毒。主大便秘结;小便淋涩;臁疮;鹅掌风;恶疮

用法用量

内服:冷服或温服,30-150ml。外用:适量,煎熬浓稠后涂搽。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拾遗》:通便,下痰,通癃闭。

2.《随息居饮食谱》:一味熬膏,治疮甚效。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刺楸树叶

    拼音注音Cì Qiū Shù Yè别名鸟不宿叶、刺楸叶英文名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Kondz.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刺祛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

  • 刺楸树根

    《中药大辞典》:刺楸树根拼音注音Cì Qiū Shù Gēn别名刺五加(《贵州民间药物》)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根或根皮。夏末秋初采挖,洗净晒干。化学成分根含多糖,水解后得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木糖

  • 刺楸树皮

    《中药大辞典》:刺楸树皮拼音注音Cì Qiū Shù Pí别名丁桐皮、钉皮(《四川中药志》),刺楸皮(《陕西中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树皮。全年可采,剥取树皮,洗净,晒干。生境分布生长在山谷、溪旁、林缘或疏林中。分

  • 刺楸茎

    拼音注音Cì Qiū Jīnɡ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落叶大乔木,高约10m

  • 刺榆

    拼音注音Cì Yú别名枢(《诗经》),荎(《尔雅,),柘榆、梗榆(《广雅》),钉枝榆(《中国树木分类学》),刺梅(《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榆科植物刺榆的根皮、树皮或嫩叶。生境分布生于山麓、路旁、村落附近。分布吉林、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