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牡荆根

牡荆根

《中药大辞典》:牡荆根拼音注音Mǔ Jīnɡ Gēn出处

《别录》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

性味

苦辛,温。

①《别录》:"甘苦,平,无毒。"

②《纲目》:"苦微辛。"

功能主治

治感冒,头痛,疟疾,关节风湿痛。

《别录》:"水煮服,主心风;头风,肢体诸风,解肌发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复方

①治感冒头痛:牡荆根三至五钱,冲开水炖服,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疟疾:牡荆根一两,水煎。第一煎于疟疾发作前二小时加冰糖一两冲服,第二煎当茶饮。(《江西民间草药》)

③治关节风湿痛:牡荆根一两,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牙痛:牡荆根三至五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牡荆根拼音注音Mǔ Jīnɡ Gēn英文名Root of Hempleaf Negundo Chastetree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ia (Sieb. Et Zucc.)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向阳的山坡路边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原形态

牡荆,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株高1-5m。多分枝,具香味。小枝四棱形,绿色,被粗毛,老枝褐色,圆形。掌状复叶,对生;小叶5,稀为3,中间1枚最大;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先端渐尖,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通常被柔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cm;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二唇形。果实球形,黑色。花、果期7-10月。

归经

肺;肝;脾经

性味

味某;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解表;除湿止痛。主感冒头痛;牙痛;疟疾;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牡荆,苦能降,辛温能散,降则化痰,散则祛风,故风痰之病宜之。其解肌发汗之功,世无知者。按《王氏奇方》云,一人病风数年,予以七叶黄荆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汤日服,遂愈。盖得此意也。

2.《名医别录》:水煮服,主心风,头风,肢体诸风,解肌发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鳖头

    《中药大辞典》:鳖头拼音注音Biē Tóu别名鳖首(《中药志》)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头。加工鳖甲时,割下鳖头,洗净晒干。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产。性状干燥的鳖头,略呈长圆柱形,吻端尖,颈部向上弯曲,约成90度角。外表呈灰棕色

  • 鳖甲

    《中国药典》:鳖甲拼音注音Biē Jiǎ别名团鱼盖、脚鱼壳、上甲、甲鱼英文名CARAPAX TRIONYCIS来源本品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置沸水中

  • 鳖甲胶

    《全国中草药汇编》:鳖甲胶拼音注音Biē Jiǎ Jiāo别名别甲胶来源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Amyda sinensis (Wiegmann),以背甲熬制成的膏入药。生境分布主产山东、河北。炮制原料:鳖甲、阿胶、冰糖、黄酒、香油。先将鳖甲

  • 鳖肉

    《中药大辞典》:鳖肉拼音注音Biē Ròu出处《别录》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肉。化学成分食部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质16.5克,脂肪1.0克,碳水化物1.6克,灰分0.9克;钙107毫克,磷135毫克,铁1.4毫克,硫胺素0.62毫克,

  • 鳖胆

    《中药大辞典》:鳖胆拼音注音Biē Dǎn出处《纲目》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胆或胆汁。化学成分Amyda japonica的胆汁,含两个内酯:三羟基甾族胆烷酸内酯,及其多一“CH2“的内酯。功能主治治痔漏。复方治痔疮痔漏:鳖胆一个,取汁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