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天葵草根
《滇南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根,夏、秋采收。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背天葵草"条。
性味①《滇南本草》:"味辛,有小毒。"
②《云南中草药》:"辛,寒。"
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敷大恶疮。"
②《云南中草药》:"止血散瘀,生肌止痛。治内外伤出血,刀枪伤,烫伤。"
③《贵州药植目录》:"发汗,止咳。"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5分;或泡酒。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药大辞典》《滇南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根,夏、秋采收。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背天葵草"条。
性味①《滇南本草》:"味辛,有小毒。"
②《云南中草药》:"辛,寒。"
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敷大恶疮。"
②《云南中草药》:"止血散瘀,生肌止痛。治内外伤出血,刀枪伤,烫伤。"
③《贵州药植目录》:"发汗,止咳。"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5分;或泡酒。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药大辞典》拼音注音Cì Méi别名刺玫果、红根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山刺玫Rosa davurica Pall.,以花、果和根入药。夏季采花,阴干;果期采果,春秋采根。性味花:甘、微苦,温。果:酸,温。根:苦、涩,平。功能主治花:止血,和血,解郁调经。
拼音注音Cì Méi Guǒ别名刺莓果、刺木果英文名Dahurian Rose Fruit, Fruit of Dahurian Rose出处出自《黑龙江中药》。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光叶山刺玫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s
《中药大辞典》:刺玫花拼音注音Cì Méi Huā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花。功能主治治月经过多。用法用量刺玫花3~6朵,煎水服。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刺玫花拼音注音Cì Méi Huā英文名Flower
别名乳蚕、小刺瓜、野苦瓜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刺瓜Cynan chum corymbosum Wight [Cyathella corymbosa (Wight) Tsiang et Zhang],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甘、淡,平
《中药大辞典》:刺瓜米草拼音注音Cì Guā Mǐ Cǎo别名刺梭罗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刺瓜米草的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阴山岩缝。分布云南、贵州等地。原形态灌木,茎枝均具针刺。叶互生,硬革质,有柄,叶片长椭圆形,长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