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梨
棠梨、海棠梨、野梨子、土梨
来源蔷薇科杜梨Pyrus betulaefolia Bunge,以树皮、果实入药。
生境分布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江西、湖北。
性味果实:酸、甘、涩,寒。
功能主治果实:消食止痢。治腹泻:果1两,水煎服。
枝、叶:治霍乱,吐泻不止,转筋腹痛,反胃吐食。
树皮:煎水洗治皮肤溃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棠梨、海棠梨、野梨子、土梨
来源蔷薇科杜梨Pyrus betulaefolia Bunge,以树皮、果实入药。
生境分布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江西、湖北。
性味果实:酸、甘、涩,寒。
功能主治果实:消食止痢。治腹泻:果1两,水煎服。
枝、叶:治霍乱,吐泻不止,转筋腹痛,反胃吐食。
树皮:煎水洗治皮肤溃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刺玫花拼音注音Cì Méi Huā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花。功能主治治月经过多。用法用量刺玫花3~6朵,煎水服。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刺玫花拼音注音Cì Méi Huā英文名Flower
别名乳蚕、小刺瓜、野苦瓜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刺瓜Cynan chum corymbosum Wight [Cyathella corymbosa (Wight) Tsiang et Zhang],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甘、淡,平
《中药大辞典》:刺瓜米草拼音注音Cì Guā Mǐ Cǎo别名刺梭罗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刺瓜米草的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阴山岩缝。分布云南、贵州等地。原形态灌木,茎枝均具针刺。叶互生,硬革质,有柄,叶片长椭圆形,长1.2~2
拼音注音Cì Gài Cǎo别名大刺盖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罗平蓟的根。秋季采根,晒干。生境分布生于路旁草丛中向阳处。分布四川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5米。根粗壮,须根白色。茎直立,具明显纵棱槽,疏生卷曲的细柔毛。叶互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石榴拼音注音Cì Shí Liu别名山石榴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以果入药。果成熟时采,去果柄及宿萼,晒干。性味微酸、苦,平。功能主治止血,止痢。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