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河豚目

河豚目

《中药大辞典》:河豚目拼音注音Hé Tún Mù出处

《本经逢原》

来源

为鲀科动物弓斑东方鲀虫纹东方鲀暗色东方鲀眼睛

功能主治

抉河豚目,拌轻粉,埋地中化水,拔脚上鸡眼疮,可以脱根。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河豚目拼音注音Hé Tún Mù英文名Ocellated puffer eye, Vermiculated puffer eye, Obscure puffer eye出处

出自《本经逢原》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鲀科动物弓斑东方鲀、虫纹东方鲀、暗色东方鲀及同属多种动物的眼球。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Fugu ocellatus(Osbeck)[Spheroides ocellatus Osbeck]2.Fugu vermicularis (Temminck et Schlegel)[Spheroides vermicularis Temminck et Schlegel]3.Fugu obscurus(Abe)[Spheroides obscurus Abe]

采收和储藏:加工河豚肉时,取其眼球,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栖息于近海,亦进入河口咸淡水区域。主食贝类、甲壳类、小鱼类。

2.暖温性底层鱼类,栖息于近海、河口咸淡水中,亦进入江河。主食贝类、虾蟹及小鱼等。遇敌害时,体内气囊能使腹部膨胀。4-5月为产卵期。

3.栖息于近海和河川。杂食性,主食虾、蟹、螺、鱼苗、水生昆虫、枝角类、桡足类及植物叶片和丝状藻等。

资源分布:1.弓斑东方鲀: 分布我国沿海。

2.虫纹东方鲀: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3.暗色东方鲀: 分布于黄海、渤海和东海。

原形态

1.弓斑东方鲀,体长一般为10-15cm,头部、体背及腹面均有细弱小刺,背刺区与腹刺区分离。吻部、头体两侧及尾部光滑。头体背侧面灰褐色,微绿。体侧在胸鳍后上方,各有一黑绿色而带橙色边的大斑,并有一弓形横过背部的黑绿色鞍状斑,鞍癍斑具橙色边缘。背鳍基部两侧具一圆形大黑斑。腹面白色,各鳍灰黄色。

2.虫蚊东方鲀,本种与弓斑东方鲀的区别是:有许多圆形和长虫纹形白点。

3.暗纹东方鲀,本种与弓斑东方鲀的区别是:棕褐色,背侧面具不明显的暗褐色横纹4-6条,横纹之间白色狭纹3-5条。胸鳍后上方体侧处具一圆形黑色大斑,边缘白色。

归经

肝经

性味

甘;温;大毒

注意

禁内服。

功能主治

解毒疗疮。主鸡眼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化水外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芭蕉油

    《中药大辞典》:芭蕉油拼音注音Bā Jiāo Yóu别名芭蕉汁(《卫生杂兴》),芭蕉树水(《中级医刊》(5):57,1959)。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茎中的液汁。于茎干近根部切一直径约5厘米的小孔,即有灰黑色之液汁渗出,插以

  • 芭蕉花

    《中药大辞典》:芭蕉花拼音注音Bā Jiāo Huā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性味甘谈微辛,凉。①《滇南本草》:“性温,味酸咸。“②《江西草药》:“性凉,味淡。“③《贵州草药》:“性寒,

  • 苞叶木

    别名沙达木、十两叶来源鼠李科苞叶木Chaydaia crenulata Hand.-Mazz.,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广西、贵州、云南。性味淡,平。功能主治利胆退黄。主治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用法用量2~5钱,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苞蔷薇根

    《中药大辞典》:苞蔷薇根拼音注音Bāo Qiánɡ Wēi Gēn别名猴局根、金柿根(《闽东本草》)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硕苞蔷薇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路边、林边、溪边。分布浙江、福建、湖南等地。原形态硕苞蔷薇,又名:苞

  • 荜澄茄

    《中国药典》:荜澄茄拼音注音Bì Chénɡ Qié英文名FRUCTUS LITSEAE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