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羊毛绒球蟹

羊毛绒球蟹

拼音注音Yánɡ Máo Rónɡ Qiú Xiè别名

毛蟹、甲指红

英文名Wool-Flocculus Crab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蜘蛛蟹科动物羊毛绒球蟹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oclea ovis(Herbst)[D.japonica(Herbset)]

采收和储藏:随时捕捉,鲜用或腌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距海岸较近的卵石滩、泥滩或河口的泥底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海峡及广东沿海。

原形态

羊毛绒球蟹,头胸甲呈圆球形,同般长约53mm,宽约46mm,表面隆起,密具短绒毛,故名。额窄,前伸分为2齿,眼窝小,外眼窝齿锐,向内弯曲。头胸甲前侧缘具2锐齿,后侧缘具1钝齿。螯足对称,长度与头胸甲长近似,指、掌及腕节均光滑,长节密具绒毛,指节内缘具细齿,步足均为圆柱形,第1对步足长约为头胸甲长的2倍,其他步足长度依次渐短,所有步足除指节外均密具短绒毛,唯第1步足指节的基半部亦密具短绒毛。腹部均为7节,尾节末端钝圆。

性味

味咸;性寒

功能主治

清肠止痢;解毒消肿。主湿热痢疾;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只。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清热燥湿的功能。主治痢疾、脱肛、痔疮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刺榆

    拼音注音Cì Yú别名枢(《诗经》),荎(《尔雅,),柘榆、梗榆(《广雅》),钉枝榆(《中国树木分类学》),刺梅(《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榆科植物刺榆的根皮、树皮或嫩叶。生境分布生于山麓、路旁、村落附近。分布吉林、辽宁

  • 刺榆叶

    拼音注音Cì Yú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刺榆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miptelea davidii (Hance)Planch.[Planera davidii Hance;Zelkova davidii Bean]采收和储

  • 刺榆皮

    拼音注音Cì Yú Pí出处1.刺榆皮入药,始载于《本草拾遗》,云“江东有刺榆,天大榆,皮入用不滑,刺榆秋实。”2.《蜀本草》按《尔雅疏》云:“榆之类有十种,叶皆相似,皮及木理异耳,而刺榆有针刺如柘,其叶如榆,瀹为疏,美滑于白榆。”可见,古

  • 刺槐

    拼音注音Cì Huái别名洋槐、刺儿槐来源豆科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以花入药。生境分布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化学成分叶含有刺槐甙(acaciin,C28H32O13·4H2O)、刺槐素(acacetin,C1

  • 刺槐花

    《中药大辞典》:刺槐花拼音注音Cì Huái Huā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槐的花。6~7月采。生境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原形态刺槐,又名:洋槐、胡藤。落叶乔木或灌木,高至25米左右。树皮褐色,有深裂槽;枝上具刺针。叶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