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汉桃叶

汉桃叶

别名

七叶莲、七叶藤、七加皮。

英文名

Ramulus Et Folium Schefflerae Leucanthae

来源

五加科植物广西鹅掌柴Schefflera kwangsiensis Merr. ex Li.的带叶茎枝。

植物形态

常绿藤状灌木,全株有香气。茎绿色,有细纵纹,光滑无毛。叶互生,掌状复叶,小叶通常7枚;托叶在叶柄基部与叶柄合生,显著;小叶片长卵形,先端尾尖,基部圆形,全缘,革质,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网脉明显。伞形花序集成圆锥花序,顶生;花青白色,萼5齿裂;花瓣5,分离,卵形;雄蕊5枚。浆果球形,成熟时黄红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谷或阴湿的疏林中。分布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或烘干。

性状

茎圆柱形,常斜切成厚片或段,长1~3厘米,直径0.4~3厘米。表面灰白色至淡黄棕色,具纵皱纹及点状皮孔,有时可见环状托叶痕,栓皮常呈片状脱落。质坚实而稍轻,断面黄白色,皮部薄,木部宽广,致密,放射状纹理明显,髓部疏松或空洞状。叶切碎或完整。小叶片革质,完整者长圆形至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并稍向下反卷。上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下表面色略淡,中脉及羽状侧脉向上、下凸出。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归经

性温。味微苦、涩。归肝经、脾经、胃经。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舒筋活络。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临床应用

用量9~15克,煎服;外用适量,捣敷患处。用治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痛、胃痛、肠和胆道疼痛、跌打骨折及外伤出血等。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疼痛以及神经性疼痛均有一定效果。此外,注射液作耳穴注射麻醉,用于口腔科拔牙、颌骨囊肿切除术均收到较满意的麻醉效果。

主要成分

含黏液酸、延胡索酸、琥珀酸、苹果酸、酒石酸等有机酸类。

注意

孕妇忌用或慎用。忌吃鱼肉、鹅肉、西洋鸭肉。

摘录

其他

摘录其他

猜你喜欢

  • 饱饭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饱饭花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别名小叶珍珠花、乌饭子、米饭花来源杜鹃花科饱饭花Vaccinium laetum Diels,以枝叶、果实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枝叶:苦,平。果:酸、甘,平。功能主治枝叶:主治偏头痛

  • 饱饭花果

    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 Guǒ别名乌饭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西南越橘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accinium laetum Diels[V.mandarinorum Dielsvar.laetum(Diels)Metc

  • 饱饭花枝叶

    《中药大辞典》:饱饭花枝叶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 Zhī Yè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小叶珍珠花的枝叶。全年可采。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治偏头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饱饭花枝叶

  • 驳骨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驳骨丹拼音注音Bó Gǔ Dān别名小驳骨、细叶驳骨兰、臭黄藤来源为爵床科裹篱樵属植物裹篱樵Gendarussa vulgaris Nees [Justicia gendarussa L. F.]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

  • 驳骨草

    《中药大辞典》:驳骨草拼音注音Bó Gǔ Cǎo别名小功劳(《云南中草药选》)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花叶九节木的全株。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生境分布生于杂木林中阴湿处,及山坡下部。分布云南、广西等地。原形态矮小常绿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