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白杨树根皮

白杨树根皮

《中药大辞典》:白杨树根皮拼音注音Bái Yánɡ Shù Gēn Pí别名

白杨皮(《分类草药性》)。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杨柳科植物山杨根皮。春季采挖。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白杨树皮"条。

性味

苦,平。

①《分类草药性》:"性涩,微苦。"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微温,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

治肺热咳嗽,淋浊,蛔虫腹痛,白带,妊娠下痢。

①《草木便方》:"化痰止咳,治喘满,祛风散郁,除肺热,清利肠胃。"

②《分类草药性》:"治男子白浊,淋病,虚咳,白带。"

③《四川中药志》:"祛蛔虫,止腹痛;治妊娠下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S。-8椒外用:煎水洗.

复方

①治肺热咳嗽:白杨皮,地麦冬、肺经草、白茅根、枇杷叶。水煎服。

②治白浊淋症:白杨皮二两,泡醪糟汁服。

③治蛔虫病:白杨皮、蛆儿草根、五谷子根、露水草根、川楝皮。水煎服。

④治牙痛:白杨皮、三月藨根,薅秧藨根、香橼根、狗地芽根。水煎,取水炖五花内服(不放盐)。

⑤治口疮:白杨皮熬水洗。(选方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白杨树根皮拼音注音Bái Yánɡ Shù Gēn Pí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pulus davidiana Dode;[P.tremela L.var.davidiana(Dode)Schneid.]

采收和储藏:冬、春季采挖;除去泥去,趁鲜剥取根皮,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3800m的山坡、山脊和沟谷地带,常形成小面积纯林或与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

原形态

乔木。高达25cm。树皮光滑;灰褐色或灰白色,老树基部黑色粗糙;树冠圆形。小枝圆筒形,光滑,赤褐色,萌枝被柔毛。芽卵形或卵圆形,无毛,微有粘质。中互生;叶柄侧扁,长2-6cm;叶三角状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近等,长3-6cm,先端钝尖,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波状浅齿,萌枝叶大,三角状卵圆形,下面被柔毛,花序轴有疏毛或密毛;苞子片棕褐色,掌状条裂,边缘有长毛;雄花序长5-9cm,雄蕊5-12,花药紫红色;雌花序长4-7cm;子房圆锥形,柱头2深裂,带红色。果序长达12cm;蒴果卵状圆锥形,长约5mm,有短柄,2瓣裂。花期3-4月,果期4-5月。

性味

苦;性平

注意

无湿热瘀滞者禁服。

功能主治

清热;止咳;利温;驱虫。主肺热咳喘;淋浊;白带;妊娠下痢;蛔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8g。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

1.《草木便方》:化痰止咳,治喘满,祛风散郁,除肺热,清利肠胃。

2.《分类草药性》:治男子白浊,淋病,虚咳,白带,糟虫。

3.《四川中药志》:祛蛔虫,止腹痛;治妊娠下痢。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包袱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包袱七别名小八角莲、半碗水、铁骨散来源小檗科包袱七Dysosma difformis (Hemsl. et Wils.) T. H. Wang,以根状茎及根入药。生境分布湖北、湖南、四川。功能主治散风祛痰,解毒。摘录《全

  • 包谷火焰包

    拼音注音Bāo Gǔ Huǒ Yàn Bāo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感染病菌后变成黑色的雄花序。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玉蜀黍“条。功能主治《重庆草药》:“煎水服,治暑热腹泻。“摘录《中药大辞典》

  • 北丝石竹

    拼音注音Běi Sī Shí Zhú别名商陆、银柴胡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草原石头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psophila davurica Turcz.ex Fenzl.采收和储藏:立秋至秋分之间,将根挖出,去掉根茎,剪去须根

  • 北刘寄奴

    别名金钟茵陈、吹风草、鬼麻油、土茵陈。英文名Herba Siphonostegiae药用部位玄参科植物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的干燥全草。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株密被锈色短毛。根有

  • 北方点地梅

    拼音注音Běi Fānɡ Diǎn Dì Méi别名雪山点地梅、喉咙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北点地梅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drosace septentrionaiis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连根拔起,洗净,晒干。生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