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石长生

石长生

拼音注音Shí Chánɡ Shēnɡ别名

丹草、长生草、丹沙草、生肌草、石中珠、岩浮萍、猪毛七、水猪毛七、猪鬃草、猪毛脚筋草

出处

石长生,始载于《本经》,一名丹草,列入下品。

1.《别录》云:“石长生,生咸阳山谷。”2.《本草经集注》云:“近道亦有,是细细草叶,花紫色尔。南中多生石岩下,叶似藏而细,如龙须草大,黑如光漆,高尺余,不与余草杂也。”3.《纲目》引宋祁《益部方物记》云:“长生草,生山阴蕨地,修茎茸叶,色似桧而泽,经冬不凋。‘所述特征与本种相似,但所绘之图似为凤尾蕨。

来源

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单盖铁线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iantum monochlamys Eaton[A.venustum Don var.monochlamys Keys]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m左右的林下溪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台湾、四川等地。

原形态

植株高16-30cm。根茎横生,连同叶柄基部被紫棕色、线状披针形鳞片。叶近生,或散生;叶柄长8-12cm,腹面略扁平,深棕色至紫棕色,有光泽;叶片薄革质,无毛,狭卵形,长14-20cm,宽6-8cm,先端渐尖。基部圆楔形,三回羽状;羽片8-12对,互生,斜展,有柄,卵形,下部的长4-5.5cm,宽2-2.5cm,二回羽状;羽片1-4对,柄纤细,三角状卵形,下部的长1.5-2cm,宽1-1.5cm,一回羽状;末回羽片1对,互生,平展,有短柄,倒三角状卵形或扇形,长5-8mm,宽4-8mm,先端圆形有钝齿,基部楔形至圆楔形,顶生羽片倒卵形略大;叶脉为多回二叉分枝,直达小羽片的锯齿尖端,两面均明显。孢子囊群近圆形,背生于羽片先端凹缺内,每羽片1个;囊群盖近圆形或长圆形,红褐色,全缘或呈波状,宿存。

化学成分

全草含铁线蕨烯(adianene),5-铁线蕨烯臭氧化物(adian-5-ene-ozonide),7-羊齿烯(7-ferene),雁齿烯(filicene),羟基铁线蕨酮(hydroxyadiantone),铁线蕨酮(adiantone),金丝桃甙(hyperin),紫云英甙(astragalin),洋李甙(prunin)。

性味

咸;微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解毒。主肺热咳嗽;感冒发热;痈肿疔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

《纲目》:“四时不雕(凋),故曰长生。”又多生石岩上,而名石长生。丹草、丹沙草,皆因叶背生有红褐色孢子囊。以“猪毛”、“猪鬃”称之者,皆因其叶柄细长深棕色,其基部及根茎被有紫棕色、似毛状鳞片而得名。

各家论述

《新修本草》:“今市人用(鼠令)筋草为之,叶似青葙,茎细劲紫色,今太常用者是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寸金草

    《中药大辞典》:寸金草拼音注音Cùn Jīn Cǎo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寸金草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生境分布生于荒地、路边。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33厘米。根丛生,长约10~12厘米。茎

  • 崇澍蕨

    拼音注音Chónɡ Shù Jué英文名Harland's Chien Fern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乌毛蕨科植物崇澍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ienioperis harlandii (Hook.

  • 川乌

    拼音注音Chuān Wū别名乌头、五毒根英文名RADIX ACONITI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干燥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圆锥形,

  • 川乌头

    《中药大辞典》:川乌头拼音注音Chuān Wū Tóu别名川乌(《金匮要略》)出处侯宁极《药谱》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夏至至小暑间挖出全株,除去地上部茎叶,然后将子根摘下,与母根分开,抖净泥土,晒干。生境分布主要栽培于四川、

  • 川党参

    拼音注音Chuān Dǎnɡ Shēn别名天宁党参、巫山党参、单枝党参英文名Szechwan Asiabell Root来源为桔梗科植物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边或灌丛中。产于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