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榆皮涎

榆皮涎

拼音注音Yú Pí Xián来源

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榆树茎皮部的涎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pumila L.

采收和储藏:四季可采,割破茎皮,收集流出的涎汁。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河堤、田埂和路边,山麓、沙地上亦有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长江以南多系栽培。

原形态

落叶乔木,树干端直,高达20m。树皮暗灰褐色,粗糙,有纵沟裂;小枝柔软,有毛,浅灰黄色。叶互生,纸质;叶柄长2-10m,有毛;托叶早落;叶片倒卵形、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8cm,宽1.2-2.5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上面暗绿色,无毛,下面幼时有短毛,老时仅脉腋有毛,边缘具单锯齿;侧脉明显,9-18对。花先叶开放,簇年成聚伞花序,生于去年枝的叶腋;花被针形,4-5裂;雄蕊与花被同数,花药紫色;子房扁平,1室,花柱2。翅果近圆形或倒卵形,长1-1.5cm,宽0.8-1.2cm,光滑,先端有缺口,种子位于翅果中央,与缺口相接;果柄长约2mm。花期3-4月,果期4-6月。

功能主治

杀虫。主疥癣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蝙蝠草

    拼音注音Biān Fú Cǎo别名蝴蝶草、飞锡草、月见罗藟草来源豆科蝙蝠草Christia vespertilionis (L. f.)Bahn. f. [Lourea vespertilionis (L.)Desv.; Hedysarum

  • 蝙蝠葛

    拼音注音Biān Fú Gě别名蝙蝠藤(《澹寮试效方》),金丝钓葫芦(《国药的药理学》),黄条香、防己葛、黄根(《中国药植志》),野鸡豆子(《吉林中药手册》),爬山秧子、山地瓜秧(《东北药植志》),小葛香、杨柳子棵(《山东中药》),光光喳、

  • 蝙蝠葛叶

    拼音注音Biān Fú Gě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nispermum dauricum DC.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

  • 蝙蝠葛根

    拼音注音Biān Fú Gě Gēn别名狗葡萄根、磨石豆根(《吉林中药手册》),山花子根、光光叶根(《山东中药》)。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4~5月或8~10月间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晒干。生境分布产河北、山东

  • 蝙蝠藤

    拼音注音Biān Fú Ténɡ别名狗葡萄秧、小葛香、杨柳子棵、防己藤、黄攸香、什子苗、小青藤、黄根藤、金百脚、山地瓜秧、爬山秧子。出处蝙蝠藤始见于《纲目拾遗》,云:“此藤附生岩壁、乔木及入墙茨侧,叶类蒲荡而小,多歧,劲厚青滑,绝似蝙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