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浙江铃子香

浙江铃子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浙江铃子香来源

唇形科浙江铃子香Chelonopsis chekiangensis C. Y. Wu,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浙江、安徽。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散风寒,通经络。

外感风寒,咳嗽,食积。全草配方用,用量3~5钱。

筋骨酸痛。鲜根5~6钱,水煎,黄酒、红糖冲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浙江铃子香拼音注音Zhè Jiānɡ Línɡ Zǐ Xiānɡ别名

铃子三七

英文名all-grass of Chekiang Chelonopsis出处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浙江铃子香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lonopsis chekiangensis C. Y. Wu

采收和储藏:根,秋季采收,洗净,鲜用;茎叶,夏季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草丛中稍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和江西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60cm。具根茎;茎直立,四棱形,多少具硬毛。叶对生;叶柄长0.4-3cm;叶片披针形,长3-15cm,宽1.5-4.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渐狭成长柄,上面面脉上有具节的细平伏毛,其余部分疏生硬毛,下面脉上疏生具节细平伏毛,弧状网结显着,网状细脉稀疏,边缘具锐浅锯齿。聚伞花序二歧,腋生,具3-5花;小苞片2,披针形,比花梗长;花萼钟状,长8-10mm,花后囊状增大,长达2cm,具4-5个不等大而钝的三角形齿,外面疏生具节平伏毛,后变无毛;花冠二辱形,鲜紫色,长3-4cm,上唇全缘,下唇3裂,中裂往较大;雄蕊4,前对较长,花丝具微柔毛,花药2室明显叉开,前方具须毛;子房4裂,柱头2浅裂。小坚果长圆形,具长约1cm的翅。花期8月,果期9-10月

性味

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

散风寒;通经络;消积。主风寒感冒;咳嗽;筋骨酸痛;食积腹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服,9-15g。

各家论述

《安徽中药志》:用于外感风寒,食积,筋骨酸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川木通

    《中国药典》:川木通拼音注音Chuān Mù Tōnɡ别名淮通、淮木通、小木通英文名CAULIS CLEMATIDIS ARMANDII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 Franch. 或绣球藤Clematis m

  • 川木香

    《中国药典》:川木香别名木香、铁杆木香、槽子木香英文名RADIX VLADIMIRIAE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 Ling或灰毛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Franc

  • 川桂

    别名官桂皮[四川]、桂皮来源樟科樟属植物银叶樟(川桂皮)Cinnamomum argenteum Gamble 和三条筋树Cinnamomum tamala Nees et Eberm.,以树皮入药。夏至前后采收。炮制剥皮,切成30~60厘

  • 川桂皮

    拼音注音Chuān Guì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银叶桂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mairei Lévl.[C.argenteum Gamble]采收和储藏:一般栽培15-20年,胸径达12-15cm时,在5-

  • 川桐皮

    拼音注音Chuān Tónɡ Pí别名茨楸、棘揪英文名Septemlobate Kalopanax Bark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Koidz.的树皮。全年可采,以春季为好,晒干。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