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芦竹笋

芦竹笋

《中药大辞典》:芦竹笋拼音注音Lú Zhú Sǔn出处

《重庆草药》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芦竹嫩苗

性味

《重庆草药》:"味苦,性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治肺热吐血,骨蒸潮热,头晕,热淋,聤耳,牙痛。

①《分类草药性》:"笋汁治耳疼。"

②《岭南采药录》:"嫩笋捣烂能拔腐骨。"

③《重庆草药》:"清火解热,适用于多种烧热症侯。治骨蒸潮热,火牙痛,头晕,火淋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0.5~2两;捣汁或熬膏。外用:捣汁滴耳。

复方

①治肺热吐血:芦竹笋一斤。捣取汁加白糖服。

②治中耳炎:芦竹笋捣汁加冰片滴耳心。

③治用脑过度,精神失常:芦竹笋熬膏加白糖服,每服一茶匙。(选方出《重庆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芦竹笋拼音注音Lú Zhú Sǔn英文名Giantreed shoot出处

出自《重庆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嫩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undo donax L.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洗净,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溪旁及屋边较潮湿的深厚的土壤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华南及江苏、浙江、湖南等地。

原形态

芦竹,多年生草本。具根茎,须根粗壮。秆直立,高2-6m,径1-1.5cm,常具分枝。叶鞘较节间为长,无毛或其颈部具长柔毛,叶舌膜质,截平,长约1.5mm,先端具短细毛;叶片扁平,长30-60cm,宽2-5cm,嫩时表面及边缘微粗糙。圆锥花序较紧密,长30-60cm,分枝稠密,斜向上升,小穗含2-4花;颖披针形,长8-10mm,具3-5脉;外稃亦具3-5脉,中脉延伸成长1-2mm的短芒,背面中部以下密被略短于稃体的白柔毛,基盘长约0.5mm,内稃长约为外稃的一半。花期10-12月。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主肺热吐血;骨蒸潮热;头晕;热淋;聤耳;牙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15-60g;或捣汁,或熬膏。外用:适量,捣汁滴耳。

各家论述

1.《分类草药性》:笋汁治耳疼。

2.《岭南采药录》:嫩笋捣烂能拔腐骨。

3.《重庆草药》:清火解热,适用于多种烧热症候。治骨蒸潮热,火牙痛,头晕,火淋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柏子仁

    《中国药典》:柏子仁拼音注音Bǎi Zǐ Rén英文名SEMAN PLATYCLADI来源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除去种皮,收集种仁

  • 柏枝节

    《中药大辞典》:柏枝节拼音注音Bǎi Zhī Jié出处《唐本草》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树枝。化学成分木材含挥发油,其中大部分是倍半萜醇,约占50%,中有雪松醇,韦得醇,α-,β-及γ-叩巴萜醇,α-异叩巴萜醇,α-及β-侧柏萜醇,β-异侧柏

  • 柏树

    拼音注音Bǎi Shù别名柏、香扁柏来源柏科柏属植物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Chamaecyparis funebris (Endl.) Franco],以种子、叶和树脂等入药。种子于球果秋季未裂开前采摘;树脂

  • 柏树叶

    《中药大辞典》:柏树叶拼音注音Bǎi Shù Yè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枝叶。全年可采,剪取枝叶,阴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公路旁、古墓和庙宇等处常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原形态柏木,又名:香柏(《三辅旧事》),香扁柏、垂

  • 柏树果

    《中药大辞典》:柏树果拼音注音Bǎi Shù Guǒ别名柏树子(《分类草药性》),香柏树子(《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果实。8~10月,果实长大而未裂开时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柏树叶“条。性味苦涩,平。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