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垂穗荛花

垂穗荛花

拼音注音Chuí Suì Ráo Huā别名

金腰带、了哥王、鸡断肠、雀儿麻、山棉皮、野发麻、野棉花、雀子麻、地棉麻。

来源

药材基源:为瑞香科植物细轴荛花的花、根或茎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ikstroemia nutans Champ.

采收和储藏:花在开放时采收,阴干;根、茎皮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疏林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华南及福建、台湾、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细轴荛花 小灌木,高1-2m。茎皮粗糙,小枝细瘦,披散,红褐色,无毛。叶对生;叶柄长1-2mm;叶片膜质至纸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5-6.5cm,宽0.8-2.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被白粉;叶脉在下面隆起。花黄绿色,4-8朵组成顶生近头状的总状花序,总花梗极细,下垂,无毛;花被筒状,无毛,裂片4;雄蕊8,2轮;花盘深裂成4枚方形鳞片;子房倒卵形,无毛。果椭圆形,熟时深红色。

性味

辛;咸;温;有毒

功能主治

软坚散结;活血;止痛。主瘰疬初起;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苏叶

    《中药大辞典》:白苏叶拼音注音Bái Sū Yè别名荏叶(《别录》)。出处《本草图经》来源唇形科植物白苏的叶片,夏、秋采叶,置通风处阴干。或连嫩茎采取,切成小段,晒干。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主为紫苏酮。归经《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经。“性

  • 白苏子

    《中药大辞典》:白苏子拼音注音Bái Sū Zǐ别名荏子(《别录》),玉苏子(《中药志》)。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果实。生境分布野生于路旁,亦有栽培者。自河北至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分布。产江苏、河北、山东、湖北、四川、贵州

  • 白苏子油

    拼音注音Bái Sū Zǐ Yóu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子果实压榨出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全国多有栽培,少有逸为野生。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至长江流域以

  • 白苏梗

    《中药大辞典》:白苏梗拼音注音Bái Sū Gěnɡ出处《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茎。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老茎,除去果实及枝叶,晒干。生境分布产江苏、安徽、四川、云南等地。性状干燥的茎,叶片大多脱落,常带有果穗。茎圆角四方

  • 白苞筋骨草

    拼音注音Bái Bāo Jīn Gǔ Cǎo别名甜格宿宿草来源唇形科白苞筋骨草Ajuga lupulina 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河北、山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性味苦,寒。功能主治解热消炎,活血消肿。主治痨伤咳嗽,吐血气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