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石霜

石霜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霜拼音注音Shí Shuānɡ来源

地衣类网衣科黑红衣属植物高山黑红衣Mycoblastus alpinus (Fr.)Kernst.,以叶状体入药。夏季雨后或小雨天采收,去杂质,晒干。

性味

苦、微涩,平。

功能主治

止血,消炎,镇痛,涩精。用于梦遗。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

用法用量

1~2钱。外用适量,研粉撒敷或香油调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石霜拼音注音Shí Shuānɡ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网衣科植物高山黑红衣全体。6~7月于雨后采收,去杂质,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岩石上。

原形态

地衣体灰白色,颗粒状,紧贴在基质上,外表似沉积物。子器黑色,圆盘状,直径1~2毫米;子囊下层无色;侧丝不分枝,紧密排列;子囊长椭圆形;孢子1个,无色,1室,椭圆形,壁厚。

性味

味苦微涩,性平。

功能主治

止血,消炎,镇痛,涩精。治外伤出血,烫火伤,梦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外用:研末敷。

复方

①治外伤出血:石霜三钱,太白三七二钱,共研细粉,撒敷患处。

②治烫火伤:石霜适量,研粉撒敷或香油调敷伤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石霜拼音注音Shí Shuānɡ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网衣科植物高山黑红衣的叶状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coblastus alpinus (Fr.)Kernst.

采收和储藏:6-7月于雨后或小雨天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等地。

原形态

叶状体灰白色,颗粒状,紧贴于基质上,外观似沉积物。子囊盘黑色,圆盘状,直径1-2mm;侧丝不分枝,紧密排列,子囊长椭圆形,内有1个孢子,孢子无色,椭 圆形,1室,壁厚。

归经

肾经

性味

苦;微涩;性平

功能主治

止血;敛疮;涩精。主外伤出血;烫火伤;梦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线薯

    拼音注音Bái Xiàn Shǔ别名红藤、山乌龟、一滴血。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白线薯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横切或纵切成片,晒干。生

  • 白线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线蛇拼音注音Bái Xiàn Shé别名黄脊游蛇、白脊蛇、黄脊蛇、白蛇来源有鳞目游蛇科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 (Peters),以去内脏全体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功能主治袪风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麻木不

  • 白细辛

    拼音注音Bái Xì Xīn别名贝茜花(《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单叶升麻的全草。生境分布生于林下阴处。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长达10厘米

  • 白绒草

    别名白花茶匙红、白花塔仔草、老虎花、毛绣球防风、白风轮菜、银针七、北风草、灯笼花来源唇形科白蜂窝草属植物白绒草Leucas mollisima Wall.,以全草入药。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晒干,或四季随采随用。性味甘、微辛,平。功能主治清肺

  • 白绿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绿叶拼音注音Bái Lǜ Yè别名羊奶果、胡颓子、天青地白、小羊奶果来源胡颓子科白绿叶Elaeagnus viridis Servett. var. delavayi Lecte.,以茎皮、根皮、叶入药。生境分布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