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囊虫
青蒿蛀虫(《品汇精要续集》),青蒿虫(《本草推陈》)。
出处《纲目》
来源为寄居于菊科植物青蒿茎节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夏季,寻觅青蒿茎上有蛀孔者,即内有蠹虫,用刀剖取,入朱砂、轻粉研合为丸,干燥贮存。
功能主治①《纲目》:"治急慢惊风。"
②《本草推陈》:"治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膜炎痉挛抽搐,有镇静镇痉之效。成人痉挛性疾患,亦可应用。"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剂。
复方治急慢惊风:青蒿蠹虫捣和朱砂、汞粉各五分,丸粟粒大,一岁一丸,乳汁服。(《纲目》)
摘录《中药大辞典》青蒿蛀虫(《品汇精要续集》),青蒿虫(《本草推陈》)。
出处《纲目》
来源为寄居于菊科植物青蒿茎节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夏季,寻觅青蒿茎上有蛀孔者,即内有蠹虫,用刀剖取,入朱砂、轻粉研合为丸,干燥贮存。
功能主治①《纲目》:"治急慢惊风。"
②《本草推陈》:"治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膜炎痉挛抽搐,有镇静镇痉之效。成人痉挛性疾患,亦可应用。"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剂。
复方治急慢惊风:青蒿蠹虫捣和朱砂、汞粉各五分,丸粟粒大,一岁一丸,乳汁服。(《纲目》)
摘录《中药大辞典》别名野蔷薇来源蔷薇科白残花Rosa multiflora Thunb. var. cathayensis Rehd. et Wils.,以花、根入药。生境分布华东。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花:清暑热,化湿浊,顺气和胃。主治暑热胸闷,口渴,呕
《中药大辞典》:白毛夏枯草拼音注音Bái Máo Xià Kū Cǎo别名金疮小草(《本草拾遗》),雪里青、土犀角(《纲目拾遗》),见血青、白头翁、筋骨草、石灰菜、紫背金盘、破血丹(《植物名实图考》),退血草、散血草(《分类草药性》,伏地筋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毛委陵菜别名热干巴[蒙名]来源蔷薇科白毛委陵菜Potentilla conferta Bunge,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内蒙古。性味苦、酸,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血。主治子宫功能性出血。鼻衄。用法用量配方用,1~2钱。
拼音注音Bái Máo Cǎo别名伏地蜈蚣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紫草科植物紫筒草的全草。夏季采收,晒干。生境分布生于草原、沙漠地区的固定沙地、山坡、沙质地。分布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等地。原形态
《中药大辞典》:白毛藤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别名苻(《尔雅》),蜀羊泉、谷菜(《本经》),鬼目草(《尔雅》郭璞注),白草(《别录》),排风、白幕(《本草拾遗》),鬼目菜(《吴志》),天灯笼、和尚头草(《纲目拾遗》),望冬红、酸尖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