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狼肉

狼肉

《中药大辞典》:狼肉拼音注音Lánɡ Ròu出处

《饮膳正要》

来源

为犬科动物

生境分布

栖于山地、森林、丘陵、平原、荒漠、冻原等地。大都夜间活动。我国除台湾、海南岛和云南极南缘外,其余各地均有分布。

原形态

狼(《诗经》),又名:毛狗(《纲目》)。

体长1~1.6米,尾长35~50厘米,体重30~40公斤,雌者较小。外形与狗相似,但吻略尖,耳直立,尾较短,蓬松而不弯卷。躯体强壮,四肢有力。犬齿与臼齿均发达。一般体色暗黄,头部浅灰色,额顶和上唇暗灰色;背部毛色黑与棕相混杂;腹部及四肢内侧纯白色,但腹部稍带棕色,足部黄白或浅棕色;尾部与背色相同。个体毛色变异很大,有灰棕、浅黄或灰白色等,此外还有全白和全黑色的。

性味

咸,温。

①《饮膳正要》:"味咸,性热,无毒。"

②《医学入门》:"辛。"

③《医林纂要》:"甘,温。"

注意

《随息居饮食谱》:"阴虚内热人忌食。"

功能主治

补五脏,厚肠胃。治虚劳,祛冷积。

①《饮膳正要》:"主补益五脏,厚肠胃,填精髓,腹有冷积者宜食之。"

②《医林纂要》:"补养虚劳,益气。功略同豺。"

③《随息居饮食谱》:"补五脏,御风寒,暖肠胃,壮阳填髓。"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狼肉拼音注音Lánɡ Ròu英文名Wolf as food出处

出自《饮膳正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犬科动物狼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is lup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捕杀后,剥皮,取肉。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山地、森林、丘陵、平原、荒漠、冻土草原等地带。嗅觉敏锐,善奔跑;性残忍,机警多疑。以中小型兽类为食。

资源分布:除海南、台湾、云南极南缘之外,几布全国。

原形态

狼,体长l-1.6m,体重30-40kg。吻略尖,犬齿与臼齿均发达。耳直竖。躯体强壮,四肢有力。必较短而不弯曲,毛蓬松。个体毛色有棕灰、淡黄、灰白等色,一般背中央色调较深。腹部、四肢内侧均呈乳白色或略带棕色,尾色同体背,尖端黑色。少有全白、全黑的个体类型。

归经

肾;脾经

性味

味咸;性热

注意

《随息居饮食谱》:阴虚内热人忌食。

功能主治

补五脏;厚肠胃;填精髓;御风寒。主虚劳;冷积腹痛;风湿痹痛;竣痪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

各家论述

1.《饮膳正要》:主补益五脏,厚肠胃,填精髓,腹有冷积者宜食之。

2.《医林纂要》:补养虚劳,益气。功略同豺。

3.《随患居饮食谱》:补五脏,御风寒,暖肠胃,壮阳填髓。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铃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铃子别名一面锣、小一面锣来源兰科白铃子Nervilia tibetensis Rolfe,以块茎入药。生境分布四川、西藏。功能主治主治红崩,淋病,白浊,白带。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白铃子拼音注音Bái L

  • 白附子

    《中国药典》:白附子拼音注音Bái Fù Zǐ别名禹白附子、独角莲、独脚莲、牛奶白附、鸡心白附、疔毒豆、麻芋子、雷振子英文名RHIZOMA TYPHONII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的干

  • 白降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降丹拼音注音Bái Jiànɡ Dān来源学名:Hydrangyrum Chloratum Compositum。由汞与其它药物加工制成。注意有毒。不供内服。功能主治杀虫。外治痈疽发背一切疔毒。用法用量2~6厘。备注原

  • 白颖苔草

    拼音注音Bái Yǐnɡ Tái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白颖苔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ex rigescens(Franch.)V.Krecz.[C.stenophylla Wahlb.var.rigescens Fr

  • 白饭树

    拼音注音Bái Fàn Shù别名鱼眼木、鹊饭树来源大戟科白饭树属植物白饭树Fluggea virosa (Roxb. ex Willd.)Baill.[F. microcarpa Bl.],以全株入药。随用随采,多鲜用。性味苦、微涩,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