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鸡翮羽

鸡翮羽

《中药大辞典》:鸡翮羽拼音注音Jī Hé Yǔ别名

鸡翮《肘后方》),鸡翮翎(《纲目》)。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雉科动物家鸡翅羽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鸡肉"条。

功能主治

破瘀消肿。治血闭,小便不禁,痈疽,阴肿,骨哽。

①《本经》:"主下血闭。"

②《别录》:"主起阴。"

③《纲目》:"治妇人小便不禁,消阴颓,疗骨哽,蚀痈疽。"

用法用量

内服:烧灰研末,1~3分。外用:烧灰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少小睡中遗尿不自觉:赤鸡翅烧末,酒服三指撮,日三。(《肘后方》)

②治痈已有脓,当使坏:白鸡二翅羽、肢各一枚,烧服之。(肘后方》)

③治男子阴卒肿痛:鸡翮六枚(烧),蛇床子(末)等分。合服,少随卵左右,敷卵。(《肘后方》)

④治食诸肉骨鲠:白雄鸡左右翮大毛各一枚,烧末,水服一刀圭。(《肘后方》)

⑤治蠼螋尿疮:乌鸡翅毛烧灰,油调敷之。(《琐碎录》)

临床应用

治疗皮肤病:用白色鸡毛制成注射液-"抗敏灵",行深部肌肉注射。成人每日3次,每次2毫升;15岁以下每日1次,每次2毫升;小儿酌减。治疗皮肤瘙痒症75例,荨麻疹14例,神经性皮炎8例,面癣4例,湿疹4例,手癣3例,黄水疮、桃花癣、漆过敏、过敏性红斑各1例,结果近期治愈81例(72%),显效20例(19%)。一般用药2次即见瘙痒减轻,丘疹渐退。治疗中未见副作用,个别病人诉局部疼痛,1~2日即消失。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鸡翮羽拼音注音Jī Hé Yǔ别名

鸡翅、鸡翮翎

英文名wing-feather of a chicken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翅羽。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采收和储藏:取鸡的两翅羽,洗净烘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家鸡因饲养杂交的关系,口种繁多,形体大小及毛色不一。食物主要为植物的种子、果实及昆虫等。雄鸡善啼。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原形态

家鸡,家禽。嘴短而坚,略呈圆锥状,上嘴稍弯曲。鼻孔裂状,被有鳞状瓣。眼有瞬膜。头上有肉冠,喉部两侧有肉垂,通常呈褐红色;肉冠以雄者为高大,雌者低小;肉垂亦以雄者为大。翼短;羽色雌、雄不同,雄者羽色较美,有长而鲜丽的尾羽;雌者尾羽甚短。足健壮,跗、跖及趾均被有鳞板;趾4,前3趾,后1趾,后趾短小,位略高,雄者跗跖部后方有距。

归经

肝;肾经

性味

甘;温

功能主治

破瘀消肿;祛风。主血闭;痈疽;阴痜;骨哽;产后小便不禁;小儿遗尿;过敏性皮炎

用法用量

内服:烧研,0.3-0.9g。外用:适量,烧灰调敷;或煎水熏洗。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下血闭。

2.别录》:主起阴。

3.《本草纲目》:治妇人小便不禁,消阴蚀,疗骨哽,蚀痈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芷

    《中国药典》:白芷拼音注音Bái Zhǐ英文名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来源本品为伞型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 Benth. et Hook.f.或杭白芷Ang

  • 白芷叶

    《中药大辞典》:白芷叶拼音注音Bái Zhǐ Yè别名蒚麻(《别录》)。出处《别录》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或川白芷或杭白芷的叶片。功能主治《纲目》:“浴丹毒、瘾疹风疮。“复方①治风瘙隐轸:白芷根、叶煮汁洗之。(《千金方》)②治小儿身热:白

  • 白苋

    《中药大辞典》:白苋拼音注音Bái Xiàn别名糠苋,细苋(《别录》),野苋、猪苋(《本草图经》),假苋菜(《广州植物志》),绿苋(《拉汉种子植物名称》)。出处《别录》来源为苋科植物皱果苋的全草或根。春、夏采收。生境分布生田野间。分布我国南

  • 白苏

    拼音注音Bái Sū别名野苏麻、白苏子、玉苏子、苏梗来源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白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以叶、嫩枝、主茎(苏梗)和果实(白苏子或玉苏子)入药。夏季采叶或嫩枝,7~8月间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或

  • 白苏叶

    《中药大辞典》:白苏叶拼音注音Bái Sū Yè别名荏叶(《别录》)。出处《本草图经》来源唇形科植物白苏的叶片,夏、秋采叶,置通风处阴干。或连嫩茎采取,切成小段,晒干。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主为紫苏酮。归经《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