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向日葵叶

向日葵叶

《中药大辞典》:向日葵叶拼音注音Xiànɡ Rì Kuí Yè出处

《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

为菊科植物向日葵叶片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向日葵子"条。

化学成分

叶含新绿原酸、异绿原酸、绿原酸、3-o-阿魏酰奎宁酸、4-o-咖啡酰奎宁酸、咖啡酸、东莨菪甙、向日葵精。尚含多量有机酸(9~12%干重),其中二羧酸和三羧酸约占1/3,中有柠檬酸(45.2%)、苹果酸(26.6%)、延胡索酸(21.2%)等。秋叶中含叶黄素的棕榈酸和亚麻酸酯。

药理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无效;还可作为抗疟药。酒精浸剂0.2%浓度在体外能抑制草履虫,作用虽不太显着,但小量与奎宁尚有协同作用。

功能主治

《中国药植图鉴》:"叶与花作苦味健胃剂。"

复方

治高血压:向日葵叶一两(鲜的二两),土牛膝一两(鲜的加倍)。水煎内服。(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向日葵叶拼音注音Xiànɡ Rì Kuí Yè英文名Sunflower Leaf出处

出自《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anthus annuu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两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向日葵 一年生草本,高1-3m。茎直立,粗壮,中心髓部发达,被粗硬刚毛。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宽卵形或心状卵形,长10-30cm或更长,宽8-2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具粗锯齿,两面被糙毛,具3脉。头状花序序单生于茎端,直径可达35cm;总苞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被长硬刚毛;雌花舌状,金黄色,不结实;两性花筒状,花冠棕色或紫色,结实;花托平;托片膜质。瘦果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稍扁,浅灰色或黑色;冠毛具2鳞片,呈芒状。脱落。花期6-7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完整叶片呈广卵圆形,长10-20cm,宽8-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具锯齿,两面均粗糙。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叶含新绿原酸(neochlorogenic acid)[1,2],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1],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2,3],3-O-阿魏酰奎宁酸(3-O-feruloyl quinic acid)[1],4-O-咖啡酰奎宁酸(4-O-caffeoyl quinic acid)[2],咖啡酸(caffeic acid)[3],东良菪甙(scopoline)[2,3],向日葵粗(ehliangine)[4],枸椽酸(cit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5]。秋叶中含叶黄素(lutein)的棕榈酸和亚麻酸酯[6]。近来又发现了一些新的成分:4,5-二氢白色向日葵素(4,5-dihydroniveusin)A,绢毛向日葵素(argophyllin)A、B,15-羟基-3-去氢翅氧灌木肿柄菊素(15-hy-droxy-3-dehydrodesoxytifruticin),1,2-脱水白色向日葵素(1,2-anhydridoniveusin)A,白色向日葵素(niveusin)B[7,8],木犀草素(luteolin),尼泊尔黄酮素(nepetin),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3-去甲氧基棕鳞矢车菊素(jaceosidin),石吊兰素(nevadensin),异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2,4-二羟基-4-甲氧基查耳酮(2,4-di-hydroxy-4-methoxychalcone)[9],大花沼兰酸(grandifloric acid),睫毛向日葵酸(ciliaric acid),17-羟基-对映-异贝壳杉-15(16)-烯-19-酸[17-hydroxy-ent-isokaur-15(16)-en-19-oic acid][10],15-羟基-3-去氢去氧灌木石蚕素(15-hydroxy-3-dehydrodesoxyfruti-cin)[11]。

幼叶含向日葵环氧内酯(annuithrin)[12]。

叶的非头状腺毛含向日葵腺毛酮(glandulne)A、B、C[13]。

叶表皮头关腺体含白色向日葵素C,15-羟基-3-去氢去氧灌木石蚕素,绢毛向日葵素B,1-甲氧基-4,5-二氢白色向阳日葵素(1-methoxy-4,5-dihydroniveusin)A,1,2-脱水-4,5-二氢白色向日葵素(1,2-anthyrido-4,5-anhydrido-4,5-dihydroniveusin)A[14]。

药理作用

1. 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无效;2. 抗疟作用:还可作为抗疟药。酒精浸剂0.2%浓度在体外能抑制草履虫,作用虽不大显着,但小量与奎宁尚有协同作用。

性味

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

降压;截疙;解毒。主高血压;疙瘩;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30g,鲜者加量。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中国药植图鉴》:叶与花作苦味健胃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巴戟天

    《中国药典》:巴戟天拼音注音Bā Jǐ Tiān别名鸡肠风、鸡眼藤、黑藤钻、兔仔肠、三角藤、糠藤英文名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 的干燥根。全

  • 巴掌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巴掌草别名千灵丹来源兰科兜兰属植物同色兜兰Paphiopedilum concolor Tang et Wang,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止咳平喘,祛风止痛。用于肺结核,支气管炎,

  • 巴旦杏仁

    《中药大辞典》:巴旦杏仁拼音注音Bā Dàn Xìnɡ Rén别名八担仁(《饮膳正要》),巴达杏仁(《本草通玄》),叭哒杏仁(《要药分剂》)。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巴旦杏的干燥种子。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仁,晒干。生境分

  • 巴茅果

    拼音注音Bā Máo Guǒ别名牛草果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禾本科植物五节芒根茎部叶鞘内的虫瘿。虫瘿全年均可采集。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或草地。分布广东、广西、贵州、安徽、江苏等地。原形态五节芒,又名:萱仔、马儿扦。 多年生草本,高2~4米。

  • 巴茅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巴茅根别名大茅根来源禾本科芒属植物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 (Maxim.) Benth., et Hook. f.,以根状茎入药。四季可采,晒干。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活血。用于妇女干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