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肝风草

肝风草

《中药大辞典》:肝风草拼音注音Gān Fēnɡ Cǎo出处

《福建中草药》

来源

为石蒜科植物葱莲全草。全年可采,多鲜用。

生境分布

常为盆栽。分布广东。福建等地。

原形态

葱莲,又名:玉帘。

多年生草本。鳞茎灰黄色,内层白色含粘液,直径约2.5厘米,并有明显的颈。叶数枚,线形,长30厘米左右,光滑,叶面有槽。花单生司:花茎上,白色,外面常染淡红色晕;花柄包藏于佛焰苞内;花被直立,漏斗状,近喉部常有微小鳞片,裂片钝或短尖;雄蕊6,比花被短,3长,3短;子房下位,每室有胚珠多颗,花柱线形,稍长于雄蕊,柱头微3裂。蒴果近球形,3室裂。种子黑色,近扁平。花期夏、秋。

化学成分

全草含石蒜碱、多花水仙碱、网球花定碱、尼润碱等生物碱。花瓣中含芸香甙。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平肝熄风。治小儿急惊风,羊痫风。

复方

①治小儿急惊风:鲜肝风草三至四钱。水煎调冰糖服;另用鲜肝风草三至四钱,食盐一至二钱。同捣烂,分为二丸,贴于左右太阳穴,外用纱布覆盖固定。

②治小儿癫痫:鲜肝风草三钱。水煎,调冰糖服。(性味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肝风草拼音注音Gān Fēnɡ Cǎo别名

玉帘、惊风草、白花独蒜、石葱、葱兰

英文名Autumn Zephyrlily Herb, Herb of Autumn Zephyrlily出处

出自《福建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蒜科植物葱莲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ephyranthes candida (Lindl.)Herb.[Amaryllis candida Lind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心,洗净,多为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我国南方有引种栽培。

资源分布:原产南美洲。

原形态

葱莲,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形,直径约2.5cm,具有明显的颈部。叶狭线形,肥厚,亮绿色长20-30cm,宽2-4mm。花茎中空;花单生于花茎顶端,下有带褐红色的佛焰苞状总苞,总苞片先端2裂;花梗长约1cm;花白色,外面常带淡红色,几无花被管,花被片6,长3-5cm,近喉部常有很小的鳞片;雄蕊6,长约为花被的1/2;花柱细长,柱头不明显3裂。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2cm,3瓣开裂;种子黑色,扁平。花期秋季。

归经

肝经

性味

甘;平

注意

《福建药物志》:“有催吐作用,不宜多有,以防中毒。”

功能主治

平肝熄风。主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株;或绞汁饮。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冰草白穗

    《中药大辞典》:冰草白穗拼音注音Bīnɡ Cǎo Bái Suì出处《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带菌果穗。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淋病,带下。复方①治淋病:冰草白穗一两,水煎服。②治赤白带下:冰草白穗五钱,败酱草一

  • 包袱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包袱七别名小八角莲、半碗水、铁骨散来源小檗科包袱七Dysosma difformis (Hemsl. et Wils.) T. H. Wang,以根状茎及根入药。生境分布湖北、湖南、四川。功能主治散风祛痰,解毒。摘录《全

  • 包谷火焰包

    拼音注音Bāo Gǔ Huǒ Yàn Bāo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感染病菌后变成黑色的雄花序。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玉蜀黍“条。功能主治《重庆草药》:“煎水服,治暑热腹泻。“摘录《中药大辞典》

  • 北丝石竹

    拼音注音Běi Sī Shí Zhú别名商陆、银柴胡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草原石头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psophila davurica Turcz.ex Fenzl.采收和储藏:立秋至秋分之间,将根挖出,去掉根茎,剪去须根

  • 北刘寄奴

    别名金钟茵陈、吹风草、鬼麻油、土茵陈。英文名Herba Siphonostegiae药用部位玄参科植物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的干燥全草。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株密被锈色短毛。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