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破布草

破布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破布草拼音注音Pò Bù Cǎo别名

野甘露

来源

唇形科破布草Stachys kouyangensis (Van.)Dun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

微苦、咸,寒。

功能主治

消炎解毒,排脓。主治疮疖,骨髓炎。

用法用量

鲜草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破布草拼音注音Pò Bù Cǎo别名

土石蚕、冬虫草、水苏(《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

《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野甘露全草。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旷野潮湿草地。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西。

原形态

野甘露,又各:西南水苏。

直立草本,高25~60厘米。全株密生白色长柔毛。茎直立,四方形,具纵沟。单叶对生,卵状心形,长1.5~4.5厘米,宽1~3.5厘米,叶缘有圆锯齿。花腋生或顶生,2~6朵排列成轮伞花序;花淡紫色,二唇形,下唇较阔。果由4个小坚果组成。

性味

《云南中草药》:"咸微苦,凉。"

功能主治

①《云南中草药》:"消炎解毒,拔脓。治疮疖,骨髓炎,用鲜草捣烂敷患处。"

②《广西药植名录》:"根:治肺结核。"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破布草拼音注音Pò Bù Cǎo别名

土石蚕、冬虫草、水苏、麻布草、野甘露、折根药、猫猫菜

英文名Herb of Kweiyang betony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西南水苏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achys kouyangensis (Vaniot) Dun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空地及潮湿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鞋于四川、贵州、云南。

原形态

多年生上升草本。茎高约50cm,基部平卧,多分枝,在棱及节上被刚毛。叶对生;叶柄长约1.5cm,被刚毛;叶片三角状心形,长约3cm,宽约2.5cm,基部心形,两面被刚毛。轮伞花序具5-6花;彼此远离;小苞片条状披针形,常早浇;花萼倒圆锥形,连齿长6mm,外被小刚毛,10脉,齿5,正三角形,先端具刺尖头;花冠浅红色至紫红色,长约1.5cm,花冠筒内具毛环,檐部二唇形,上唇直伸,下唇3裂,中裂片圆形;雄蕊4,前对较长;花盘杯状,具圆齿。小坚果卵球形,无毛。

归经

归脾;心经

性味

味淡;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拔毒止痒。主赤;白痢;疮疖;附骨疽;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各家论述

1.《云南中草药》:消炎解毒,拔脓。

2.《云南中草药》: 治疮疖,骨髓炎,用鲜草捣烂敷患处。

3.《广西药植名录》:根:治肺结核。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北沙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北沙参拼音注音Běi Shā Shēn别名莱阳沙参、海沙参、辽沙参、条沙参英文名RADIX GLEHNIAE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 的干燥根

  • 北细辛

    拼音注音Běi Xì Xīn别名烟袋锅花、细参英文名Asarum, Chinese Wild Ginger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ldes Fr. Schmidt var.mandshuricum (Ma

  • 北豆根

    《中国药典》:北豆根拼音注音Běi Dòu Gēn别名黄条香、黄根、汉防己、防己藤、山地瓜秧英文名RHIZOMA MENISPERMI来源本品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 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

  • 北风草

    拼音注音Běi Fēnɡ Cǎo别名毛绣球防风、银针七、灯笼草、楼台夏枯草、白风轮菜、白花仔、白菜匙、糖鸡草、野芝麻、猫 耳朵草、节节花、老虎花、白 骨九苏、白花茶匙红、白花塔仔草、金线薄荷、白花草、鼠尾癀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白绒草的

  • 北鱼黄草

    拼音注音Běi Yú Huánɡ Cǎo别名钻之灵、小瓠花英文名seed of Siberian Merremia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北鱼黄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rremia si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