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黄背草苗

黄背草苗

拼音注音Huánɡ Bèi Cǎo Miáo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黄背草的幼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emedatriandra Forsk var.Japonica(Willd.)Makino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等荒脊土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至华南、西南等地。

原形态

黄背草,多年生草本。秆粗壮,直立,高80-110cm。叶鞘具脱落性的疣基长柔毛;叶舌长1-2mm,先端钝圆,具短纤毛;叶片狭条形,长10-40cm,宽4-5mm,仅上面基部疏被疣基长纤毛。假圆锥花序狭,长30-40cm,佛焰苞舟形,有毛或无毛,总状花序由佛焰苞中抽出,长1-2cm,有7枚小穗,基部有1枚近于轮和的雄性或中性小穗,但无芒;第1颖革质,边缘内卷,第2颖与第1颖等长或较短,边缘膜质,透明;上部3枚小穗中枚为两性,基盘有髯毛;第1小花的外稃膜质透明,内稃不存在,第2小花的外稃短,有1长芒或无芒。花、果期6-10月。

性味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平肝。主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刺梨花

    拼音注音Cì Lí Huā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花。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止泄痢。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摘录《中药大辞典》

  • 刺楸

    拼音注音Cì Qiū别名鸟不宿、钉木树、丁桐皮来源五加科刺楸属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以根、根皮或树皮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性味辛,平。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

  • 刺楸树叶

    拼音注音Cì Qiū Shù Yè别名鸟不宿叶、刺楸叶英文名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Kondz.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刺祛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

  • 刺楸树根

    《中药大辞典》:刺楸树根拼音注音Cì Qiū Shù Gēn别名刺五加(《贵州民间药物》)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根或根皮。夏末秋初采挖,洗净晒干。化学成分根含多糖,水解后得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木糖

  • 刺楸树皮

    《中药大辞典》:刺楸树皮拼音注音Cì Qiū Shù Pí别名丁桐皮、钉皮(《四川中药志》),刺楸皮(《陕西中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树皮。全年可采,剥取树皮,洗净,晒干。生境分布生长在山谷、溪旁、林缘或疏林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