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鳣鱼肝

鳣鱼肝

《中药大辞典》:鳣鱼肝拼音注音Zhān Yú Gān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鲟科动物鳇鱼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鳣鱼"条。

性味

无毒。

注意

勿以盐炙食。(性味以下出《本草拾遗》)

功能主治

主恶疮疥癣。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鳣鱼肝拼音注音Zhān Yú Gān英文名Siberian huso Sturgeon liver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鲟科动物蝗鱼的肝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uso dauricus(Georgi)

采收和储藏:捕杀后,剖腹,取其肝脏;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为江河中下层鱼类,多栖息于两江汇合、支流入口及急流洲涡处,捕食其他鱼类。性成熟迟,需17-20年,5-6月为产卵期,溯江产卵,卵深灰色,产卵约150万粒。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黑龙江流域尤为多见。

原形态

蝗鱼,体长约2m,大者可长达5m以上。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锐,前端略向上翘,头部表面被有多数骨板。口宽大,弧形下位,前方有吻须2对。眼小,距吻端较近。左右鳃膜彼此相连,并向腹面伸展。体被菱形骨板5行,骨板上有尖锐微弯的棘,背行骨板较大,黄色,10-16块;体侧骨板黄褐色,32-46块;腹侧骨板8-12块;腹鳍基部后有不太明显的骨板1-2块。其他部分光滑无鳞。背鳍43-57,后位;臀鳍26-36,起点在背鳍的后部下方;尾鳍歪形,上叶长而尖。体背青黑色,两侧黄色,腹面灰白色。

归经

心经

性味

味甘;性平

注意

《本草拾遗》:“勿以盐炙食。”

功能主治

解毒杀虫。主恶疮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鳖甲胶

    《全国中草药汇编》:鳖甲胶拼音注音Biē Jiǎ Jiāo别名别甲胶来源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Amyda sinensis (Wiegmann),以背甲熬制成的膏入药。生境分布主产山东、河北。炮制原料:鳖甲、阿胶、冰糖、黄酒、香油。先将鳖甲

  • 鳖肉

    《中药大辞典》:鳖肉拼音注音Biē Ròu出处《别录》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肉。化学成分食部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质16.5克,脂肪1.0克,碳水化物1.6克,灰分0.9克;钙107毫克,磷135毫克,铁1.4毫克,硫胺素0.62毫克,

  • 鳖胆

    《中药大辞典》:鳖胆拼音注音Biē Dǎn出处《纲目》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胆或胆汁。化学成分Amyda japonica的胆汁,含两个内酯:三羟基甾族胆烷酸内酯,及其多一“CH2“的内酯。功能主治治痔漏。复方治痔疮痔漏:鳖胆一个,取汁磨香

  • 鳖脂

    《中药大辞典》:鳖脂拼音注音Biē Zhī别名鳖膏(《本草拾遗》),鳖油(《现代实用中药》)。出处《纲目》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脂肪。功能主治①《本草蒙筌》:“眼睫倒毛签入,可资除害。“②《现代实用中药》:“为滋养强壮药。“摘录《中药大辞典

  • 鳖血

    《全国中草药汇编》:鳖血拼音注音Biē Xuè别名团鱼血来源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Amyda sinensis (Wiegmann),以血入药。生境分布从东北到海南岛、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功能主治滋阴退热。并有强壮作用。治肺结核潮热: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