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麻疯树

麻疯树

拼音注音Má Fēnɡ Shù出处

《广西中草药》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麻疯树树皮。随时可采。

生境分布

多为栽培。野生者分布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原形态

麻疯树,又名:青桐木,羔桐、臭油桐、小桐子、黄肿树、假白榄、芙蓉树、滑桃树、桐油树、水漆、木花生、假花生、白油果、亮桐,吗洪罕(傣名)。

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全株有灰白色乳汁。树皮光滑,苍白色。枝具凸起的叶痕。叶互生,近圆形,长7~16厘米,全缘或3~5裂,基都心形,掌状叶脉5~7条,幼时脉上被毛;叶柄长6~18厘米。花单性,雌雄同株,聚伞花序,腋生,长6~10厘米;总花梗长,中部以上具分枝;苞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雄花萼片及花瓣各5枚,花瓣长圆形,淡绿色,里面被绒毛;雄蕊10,两轮,内轮花丝合生;花盘腺体5;雌花无花瓣;子房卵圆形,无毛,3室,花柱3。柱头裂。蒴果近球形,径约2.5厘米,黄色,熟时裂成3个2瓣裂的分果爿。种子长圆形,黑色,平滑。花期4~5月。

药理作用

种子油有峻泻作用;与巴豆相似,但作用较弱。3~5粒种子(去壳,磨细)即可引起泻下,也可产生恶心、呕吐、上腹烧灼感。榨去油后之讲含毒性蛋白,对血液有伤害,可引起中毒。其中某些成分有抑制蛙心、降低犬血压、抑制呼吸之作用。还能兴奋大鼠小肠的运动,而且不能被阿托品阻断。种子中还含有止血成分,能显着缩短凝血酶元时间、出血时间及血凝时间,但其中所含蛋白之成分则相反有延长凝血酶元时间的作用。

性味

《广西中草药》:"涩,微寒,有毒。"

注意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本植物有毒,内服时慎用。"

功能主治

治跌打肿痛、骨折、创伤,皮肤瘙痒,湿疹,急性胃肠炎。

①《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热,解痉,止吐,止血,排脓生肌。内服治急性胃肠炎腹痛,霍乱吐泻;外用止血,治伤口溃疡,瘙痒。"

②《广西中草药》:"散瘀消肿,止血,止痛,杀虫止痒。"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将叶烤软揉烂擦患处。内服:鲜叶(去掉叶柄)2~3片,捣烂取汁水煎服。

复方

①治跌打瘀肿,创伤出血:鲜麻疯树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②治皮肤瘙痒,湿疹:鲜麻疯树叶,置火上烤热至叶柔软时揉烂擦患处。(《广西中草药》)

③治各型骨折:小桐于鲜皮或叶,配铜锤草、刺五加、胡椒敷粒捣细,酒炒外敷。(《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百蕊草根

    《中药大辞典》:百蕊草根拼音注音Bǎi Ruǐ Cǎo Gē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檀香科植物百蕊草的根。功能主治《本草图经》:“下乳,亦通顺血脉,调气。“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百蕊草根拼音注音Bǎi

  • 百解藤

    拼音注音Bǎi Jiě Ténɡ别名金线风、凉粉藤、寄山龙、山豆根、青藤仔、蛤仔藤、金锁匙、独脚乌柏。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粉叶轮环藤的根或藤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lea hypoglauca(Schauer)Diels采收和储

  • 百解马兜铃

    拼音注音Bǎi Jiě Mǎ Dōu Línɡ别名白金果榄、山总管、百解薯。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香港马兜铃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westlandiiHems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洗净,切片,晒干。生

  • 百足藤

    拼音注音Bǎi Zú Ténɡ别名神仙对坐草、石上蜈蚣、飞天蜈蚣、百足草、铁斑鸠、巴岩姜、姜藤、天蜈蚣、土石蜈蚣、雄鸡尾、细蜈蚣草、蜈蚣草、石蜈蚣、下山蜈蚣英文名Creeping Pothos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

  • 百部

    《中国药典》:百部拼音注音Bǎi Bù别名百条根、百部草、闹虱药、药虱药英文名RADIX STEMONAE来源本品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