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洋白蜡树

洋白蜡树

拼音注音Yánɡ Bái Là Shù出处

始载于《华北经济植物志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美洲绿(木岑)格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var.lanceolata (Borkh.)Sarg.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整枝时剥取树皮,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道旁或庭园栽培。分布于沈阳、北京、天津、西安、乌鲁木齐等地。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10-20m。树皮灰色,粗糙,皱裂。顶芽圆锥形,尖头,被褐色糖秕状毛。小枝红棕色,圆柱形,被黄色柔毛或秃净。羽状复叶长18-40cm;叶柄长2-5cm;叶轴圆柱形,上面具较宽的浅沟,常无毛;小叶7-9枚,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狭卵形或椭圆形,长4-13cm,宽2-8cm,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几等大,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阔楔形,叶绿具不明显钝锯齿或近全缘,下面疏被绢毛;小叶无柄或下方1对小叶具短柄。圆锥花序生于去年生枝上,长5-20cm;花密集,雄花与两性花异株,与叶同时开放;花序梗短;花梗纤细,被短柔毛;雄花花萼小,萼齿不规则深裂,花药大,长圆形,花丝短;两性花花萼较宽,萼齿浅裂,花柱细,柱头2裂。翅果狭倒披针形,长3-5cm,宽0.4-0.7cm,上中部最宽,先端钝圆或具短尖头,翅下延近坚果中部,坚果圆柱形,长1.5-2cm,宽约2mm,脉棱明显。花期4月,果期8-10月。

归经

肝;大肠;肺经

性味

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敛止血。主湿热泻痢;月经不调;带下崩漏;目赤肿痛;牛皮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树皮。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敛止血的功能。用于肠炎,痢疾,月经不调,白带,崩漏,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慢性支气管炎。外用于牛皮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百草霜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草霜拼音注音Bǎi Cǎo Shuānɡ别名锅底灰、锅烟子来源为杂草经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筒中所存的烟墨。刮下或扫下,过细筛,除净杂质。性状为乌黑色粉末或结成小颗粒,手捻即为细末。质轻细,似霜,随风可以飞扬,入水则漂浮而

  • 百药煎

    《中药大辞典》:百药煎拼音注音Bǎi Yào Jiān出处《本草蒙筌》来源为五倍子同茶叶等经发酵制成的块状物。性状为灰褐色之小方块,表面间有黄白色斑点,微具香气。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肺、胃。“②《要药分剂》:“入心、肺二经。“性味酸甘,

  • 百蕊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蕊草拼音注音Bǎi Ruǐ Cǎo别名一棵松、凤芽蒿、青龙草、珊瑚草、打食草、石菜子、松毛参、小草、白风草来源为檀香科百蕊草属植物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性味辛、

  • 百蕊草根

    《中药大辞典》:百蕊草根拼音注音Bǎi Ruǐ Cǎo Gē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檀香科植物百蕊草的根。功能主治《本草图经》:“下乳,亦通顺血脉,调气。“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百蕊草根拼音注音Bǎi

  • 百解藤

    拼音注音Bǎi Jiě Ténɡ别名金线风、凉粉藤、寄山龙、山豆根、青藤仔、蛤仔藤、金锁匙、独脚乌柏。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粉叶轮环藤的根或藤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lea hypoglauca(Schauer)Diels采收和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