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柿饼

柿饼

《中药大辞典》:柿饼拼音注音Shì Bǐnɡ别名

干柿(《日华子本草》),柿花(《纲目》),柿干(《本草备要》)。

出处

《日用本草》

来源

为柿科植物果实经加工而成的饼状食品,有白柿、乌柿两种。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柿蒂"条。

性味

甘涩,寒。

①陶弘景:"日干者性冷;火熏者性热。"

②《日华子本草》:"平。"

③《纲目》:"白柿,甘,平,涩,无毒;乌柿,甘,温,无毒。"

④《本草通玄》:"甘寒而涩。"

注意

脾胃虚寒,痰湿内盛者不宜食。

功能主治

润肺,涩肠,止血。治吐血,咯血,血淋,肠风,痔漏,痢疾。

①《别录》:"火柿主煞毒。疗金疮,火疮,生肉止痛。"

②陶弘景:"乌柿,火熏者断下,又疗狗啮疮。"

③《本草拾遗》:"日干者温补,多食去面皯,除腹中宿血;火干者,人服药口苦及欲吐逆,食少许立止。"

④《日华子本草》:"润声喉,杀虫。"

⑤《嘉佑本草》:"厚肠胃,涩中,健脾胃气,消宿血。"

⑥《日用本草》:"涩肠止泻,杀小虫,润喉音。治小儿秋深下痢。"

⑦《纲目》:"白柿治反胃,咯血,血淋,肠澼,痔漏下血。"

⑧《本草通玄》:"止胃热口干,润心肺,消痰。治血淋。便血。"

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煎汤或烧存性入散剂。

复方

①治痰嗽带血:青州大柿饼,饭上蒸熟,批开,每用一枚,掺真青黛一钱。卧时食之,薄荷汤下。(《丹溪纂要》)

②治咳嗽吐痰:干柿烧灰存性,蜜丸,滚水下。(《滇南本草》)

③治吐血、咯血、嗽血、咳血,及小便淋血、肠风泻血、痔热流血等证:柿饼一斤(青州出者,去蒂核),枇杷叶(刷去毛)、白果肉(去衣)、怀熟地各四两,生姜皮一两(炒焦黑),百部五两,天门冬、麦门冬(俱去心)各六两。用水五十碗,熬至十碗,滤出渣,再如法煎,共三次,取汁共三十碗,总和一处,入砂锅内,慢火熬至五碗,加炼蜜六两,收贮净磁瓶内。每早、午、晚各服十馀茶匙,白汤调服。(《本草汇言》)

④治热淋涩痛:干柿、灯心等分。水煎日饮。(《纲目》)

⑤治小便血淋:白柿、乌豆盐花煎汤,入墨汁服之。(《经验方》)

⑥治血淋:干柿,烧灰存性,为末。米饮调服。(《世医得效方》柿焚散)

⑦治肠风下血:棉花核(炒黑,去壳)三两,侧柏叶(炒黑)四两,槐米(炒)一两。柿饼蒸烂捣丸,清晨滚汤下四、五钱。(《绛囊撮要》柿饼丸)

各家论述

《纲目》:"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盖大肠者肺之合,而胃之子也。按方勺《泊宅编》云,刘掾病脏毒下血凡半月,自分必死,得-方,只以干柿烧灰,饮服二钱遂愈。又王缪《百一方》云,曾通判子病下血十年,亦用此方一服而愈,为散为丸皆可。与本草治肠澼,消宿血,解热毒主义相合,则柿为太阴血分之药,益可征矣。又《经验方》云,有人三世死于反胃病,至孙得一方,用干柿饼同干饭日日食之,绝不用水饮,如法食之,其病遂愈,此又一征也。"

制法

参见"柿霜"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柿饼拼音注音Shì Bǐnɡ别名

火柿;乌柿;干柿;白柿;柿花;柿干

出处

出自《日用本草》。

1.《本草图经》:干柿,火干者谓之乌柿,出宣州、越州。日干者为白柿。

2.《纲目》:白柿,即干柿生霜者,其法用大柿去皮捻扁,日晒夜露至干,纳瓮中,待生白霜乃取出,今人谓之柿饼,亦曰柿花。其霜谓之柿霜。

来源

药材基源:为柿科植物的果实经加工后柿饼。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pyros kaki Thunb.

采收和储藏:秋季将未成熟的果实摘下,剥除外果皮,日晒夜露,经过1月后,放置席圈内,再经1月左右,即成柿饼。

生境分布

多为栽培种。分布于华东、中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原形态

落叶大乔木,高达14m。树皮深灰色至灰黑色,长方块状开裂;枝开展,有深棕色皮孔,嫩枝有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8-20mm;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或近圆形,长5-18cm,宽2.8-9cm,先端渐尖或钝,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主脉生柔毛,下面淡绿色,有短柔毛,沿脉密被褐色绒毛。花杂性,雄花成聚伞花序,雌花单生叶腋;总花梗长约5mm,有微小苞片;花萼下部短筒状,4裂,内面有毛;花冠黄白色,钟形,4裂;雄蕊在雄花中16枚,在两性花中8-16枚,雌花有8枚退化雄蕊;子房上位,8室,花柱自基部分离。浆果形状种种,多为卵圆球形,直径3.5-8cm,橙黄色或鲜黄色,基部有宿存萼片。种子褐色,椭圆形。花期5月,果期9-10月。

炮制

参见柿霜条。

性味

甘;性平;微温

注意

脾胃虚寒,痰湿内盛者不宜食。

功能主治

润肺;止血;健脾;涩肠。主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脾虚消化不主良;泄泻;痢疾;喉干音哑;颜面黑斑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嚼食;或煎汤;或煎汤;或烧存性入散剂。

各家论述

1.《别录》:火柿主煞毒。疗金疮,火疮,生肉止痛。

2. 陶弘景:乌柿,火熏者断下,又疗狗啮疮。

3.《本草拾遗》:日干者温补,多食去面皯,除腹中宿血;火干者,人服药口苦及欲吐逆,食少许立止。

4.《日华子本草》:润声喉,杀虫。

5.《嘉佑本草》:厚肠胃,涩中,健脾胃气,消宿血。

6.《日用本草》:涩肠止泻,杀小虫,润喉音。治小儿秋深下痢。

7.《纲目》:白柿治反胃,咯血,血淋,肠澼,痔漏下血。

8.《本草通玄》:止胃热口干,润心肺,消痰。治血淋、便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芥子

    《中药大辞典》:白芥子拼音注音Bái Jiè Zǐ别名辣菜子(《中药志》)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生境分布主产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以安徽

  • 白花丁香

    拼音注音Bái Huā Dīnɡ Xi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白花欧丁香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ringa vulgarisL.f.alba(Weston)Vass.[S.vulgaris L.var.alba Weston]

  • 白花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花丹拼音注音Bái Huā Dān别名白雪花、白皂药、山波苓、一见消、乌面马、火灵丹、假茉莉、猛老虎、白花岩陀来源为蓝雪属植物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 L.,以根和叶入药。秋季采集,根晒干后入药,鲜叶

  • 白花九里明

    拼音注音Bái Huā Jiǔ Lǐ Mínɡ别名白花、青羊藤、六月零、千里光、九里明、管芽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假东风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 riparia (Bl.) DC. [Conyzarparia Bl.;

  • 白花坚荚树

    拼音注音Bái Huā Jiān Jiá Shù别名坚荚树出处《救荒本草》载有坚荚树,云:“生辉县太行山谷中,其树枝干坚劲,可以作棒。皮色乌黑,对分枝叉。叶亦对生,叶似拐枣叶而大,微薄,其色淡绿;又似土栾叶,极大而光泽。开黄花,结小红子。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