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紫菀
接骨草、线纹紫菀
来源菊科接骨紫菀Aster striatus Champ. ex Benth.,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广西。
性味辛、微苦,微温。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骨折:鲜全草捣烂外敷,或用全草研粉调酒炒热外敷。
风湿痹痛:全草1~2两,水煎外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接骨草、线纹紫菀
来源菊科接骨紫菀Aster striatus Champ. ex Benth.,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广西。
性味辛、微苦,微温。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骨折:鲜全草捣烂外敷,或用全草研粉调酒炒热外敷。
风湿痹痛:全草1~2两,水煎外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波罗蜜核中仁拼音注音Bō Luó Mì Hé Zhōnɡ Rén出处《纲目》来源为桑科植物木波罗的种仁。性味《纲目》:“甘微酸,平,无毒。“功能主治益气,通乳。治产后乳少或乳汁不通。①《纲目》:“补中益气。“②《陆川本草》:
拼音注音Bīn Xuán Huā别名马鞍藤、肾叶天剑来源旋花科打碗花属植物肾叶打碗花Calystegia soldanella (L.)R. Brown,以全草及根状茎入药。秋冬采集根状茎,洗净晒干;夏秋采挖全草,切段晒干。性味微苦,温。功
拼音注音Bīn Hǎi Qián Hú英文名Binhai common hogfennel root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滨海前胡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ucedanum japonicum Thu
拼音注音Bào Zhànɡ Zhú别名吉祥草、马鬃花、观音柳、花丁子、马骔花英文名Coralplant出处始载于《华北经济植物志要》。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爆仗竹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sselia equisetiform
《中药大辞典》:瓣蕊唐松草拼音注音Bàn Ruǐ Tánɡ Sōnɡ Cǎo别名花唐松草、马尾黄连、肾叶唐松草(《河北中药手册》)出处《河北中药手册》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瓣蕊唐松草的根。秋季采挖,去净泥土,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丛和林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