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豨桐丸

豨桐丸

《济世养生集》卷三:豨桐丸处方

豨莶草 臭梧桐各等分

制法

上药酒制晒干,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治感受风湿,两足酸软,步履艰难,状似风瘫。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腰腿痛。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早、晚各一服。

注意

服药期间,忌猪肝、羊血等物。

摘录《济世养生集》卷三清·《集验良方拔萃》:豨桐丸出处

豨桐丸,出自清·《集验良方拔萃》。本方制片,名“豨桐片”。

组成

豨莶草、臭梧桐叶。

用法

上药各等分,共研细末,制为丸剂。每服6~9克,每日3次。片剂,每片约含生药1.25克,每服4片,每日2次。

功效

祛风湿,利筋骨。

主治

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软,步履不健,舌淡苔白,脉弦细。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将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豨桐丸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85.0%。稀桐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河南中医》2013年第2期)

方解

豨桐丸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原方由豨莶草和臭梧桐两味药组成,均能祛风湿、止痹痛,相须为用。临床应用以风湿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筋骨痹痛为辨证要点。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豨莶草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和抗感染作用,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具有抑制作用,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局部病理反应而达到抗风湿作用。臭梧桐煎剂有镇痛和镇静作用。

方歌

集验良方豨桐丸,臭梧桐叶豨莶草,二药等分制为丸,祛风湿还利筋骨。

摘录清·《集验良方拔萃》

猜你喜欢

  • 不忘散

    处方葛蒲2分,茯苓5分,茯神5分,人参5分,远志7分。制法上药治下筛。功能主治令人不忘。主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3次。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四,名见《准绳·类方》卷五

  • 不惊丸

    《小儿病源》卷三:不惊丸处方枳壳(去瓤,麸炒)、淡豆豉。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因惊气而吐逆作搐,痰涎壅塞,手足掣疭,眼睛斜视。用法用量每服1字,病甚者服半钱,急惊者,薄荷自然汁调下;慢惊者,荆芥汤入酒3-5点调下。1日3次,不拘时候。摘录

  • 不惊丹

    处方枳壳(去瓤,麸炒微黄)1两,淡豆豉(焙干)半两,茯神(去皮木根)半两,南星半两,蝎梢50尾(去尖毒),净芜荑2钱半(先入乳钵内,极细研烂)。制法上除芜荑外,余5味焙为末,再同芜荑乳钵内杵匀,醋煮糯米粉糊为丸。功能主治疏风顺气,和脾胃,进

  • 不换金丸

    处方当归、没药、玄胡索、川芎、藁本、人参、白茯苓、牡丹皮、甘草、白芍药、白术、熟干地黄、白芷、白薇各等分。功能主治妇人诸虚不足,心腹疼痛。用法用量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酒送下。摘录《百一》卷十八

  • 不换金丹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不换金丹处方荆芥穗、白僵蚕(炒)、天麻、甘草(炙)、防风,各一两。川乌头(生用)、白附子(生用)、羌活(去芦)、细辛(去叶)、川芎、蝎稍(去毒.炒)、藿香,各半两。薄荷,三两。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