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白附子丸

白附子丸

《杨氏家藏方》卷十七:白附子丸处方

白附子(微炮)半两,天麻半两,半夏(汤洗7遍)半两,朱砂(研细,水飞)半两,白僵蚕1两(炒,去丝嘴),全蝎21枚(去毒,微炒),腻粉1分(别研),麝香1钱(别研),金箔10片(别研)。

制法

上药将白附子等5味研为细末,次入研者药,1处拌匀,煮枣肉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小儿急慢惊风,潮热生涎,上气喘急。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煎荆芥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七《圣惠》卷十九:白附子丸处方

白附子1两(炮裂),白僵蚕1两(微炒),腻粉1分,天南星3分(炮裂),白花蛇1两(酒浸,炙微黄,去皮骨),防风1两(去芦头),麻黄1两(去根节),赤箭2两,麝香1两(细研),白术半两,羚羊角屑3分。

制法

上为末,加麝香、腻粉,研令匀,以糯米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痉口噤,身体强直,迷闷不识人。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温酒研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九《杨氏家藏方》卷二:白附子丸处方

半夏(汤洗7遍,生姜汁制)3分,天南星(炮)3分,寒水石(煅)3分,细辛(去叶土)3分,白茯苓(去皮)3分,白僵蚕(炒,去丝嘴)3分,肉桂(去粗皮)3分,白附子(炮)3分,川芎3分,香白芷1分,麝香1分(别研)。

制法

上为细末,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搏阳络,胸膈涎盛,眉痛头旋。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用温热水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济阴纲目》卷三:白附子丸处方

白附子4两,附子2两,黄狗骨头4两(烧灰)。

制法

上为细末,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经年崩漏不止,诸药不效,脉濡微。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与伏龙肝散兼服。

摘录《济阴纲目》卷三《普济方》卷四十六引《经效济世方》:白附子丸处方

天南星(生)、天麻、半夏(汤洗7遍)、川乌头(生,去皮脐)、白附子(生用)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加脑子、麝香少许,瓷盒内闭1-2宿,清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

风虚痰盛,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加至10丸,食后茶清或姜汤送下,服时微以齿碎之。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六引《经效济世方》《直指》卷十一:白附子丸处方

白附子(炮)1两,南星(炮)1两,半夏(汤7次)1两,旋覆花1两,甘菊1两,天麻1两,川芎1两,橘红1两,僵蚕(炒,去丝嘴)1两,干姜(生)1两,全蝎半两(焙)。

制法

上为末,用生姜半斤,取汁打面糊为小丸。

功能主治

风痰上厥,眩运头疼。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后荆芥汤送下。

摘录《直指》卷十一《圣惠》卷八十五:白附子丸处方

白附子1分(炮裂),白僵蚕1分(微炒),乌蛇3分(酒拌,炙令黄),牛黄1分(细研),干蝎半两(微炒),麝香1分(细研),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甜葶苈1分(隔纸炒令紫色),青黛半两(细研),蟾酥半钱,蜣蜋1分(微炒,去翅足),天浆子21枚(内有物者)。

制法

上为末,以猪胆汁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急惊风,手足抽掣。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以冷水研,滴入鼻中,候嚏1-2声,便以温水研3丸服之,或吐出粘涎,得睡便愈。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圣济总录》卷十五:白附子丸处方

白附子3钱,龙脑(研)1钱,麝香(研)1钱,蝎梢(微炒)7枚,天南星(炮)1两,白僵蚕(微炒)1钱,凝水石(煅过,研)1两半。

制法

上药,除凝水石外,捣研为末,再同和匀,入白蜜不拘多少,研令如稀饧状,入白面糊半匙头许,然后将凝水石末旋入,以干可为丸,如鸡头子大,于凝水石末中,留少许为衣,慢火焙干。

功能主治

脑风。鼻息不通,时流清涕,多嚏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食后用薄荷熟水送下;茶清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圣惠》卷四十:白附子丸处方

白附子3分,白芷3分,杜若3分,赤石脂2两,桃花2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甜瓜子1两(微炒),牛膝1两(土苗),鸡粪白3分(微炒),白石脂2两,远志3分(去心),葳蕤3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令人面洁白媚好。主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以温牛乳1合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卫生总微》卷十:白附子丸处方

白附子1分(末),蝎梢1分(研),舶上硫黄半两(研细)。

制法

先将半夏半两(汤洗净,生为末),生姜自然汁和剂,捻作饼子,小钱大,沸汤内煮至熟,取出研成膏,入3味药末和之,如干,添少汤,丸如萝卜子大。

功能主治

伤风冷吐逆,及治粪青下泻。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米汤或乳汁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猜你喜欢

  • 熬漆丸

    处方好漆半升,醇酒半升,白蜜半升。制法上三味于铜器中和匀,微火熬令可丸。如鸡头大。功能主治蛲虫在胃,令人渐羸。用法用量每服1丸,宿勿食,空腹温酒送下,虫未下再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 艾叶丸

    《圣惠》卷五十九:艾叶丸别名伏龙肝丸处方艾叶1两(微炒),黄连1两(去须,微炒),木香1两,地榆1两(锉),伏龙肝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1两(锉,微炒),赤芍药1两,黄芩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赤痢,

  • 艾叶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艾叶散处方鹤虱、艾叶、榼藤子、白胶香各等分。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漏疮。用法用量用瓦饼子内烧烟,熏患处。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三《圣惠》卷九十三:艾叶散别名艾香散处方艾叶半两(微炒),黄连半两(去须,微炒),木香半两,当

  • 艾叶敷方

    处方艾叶(挼令碎)。功能主治中恶,遁尸,心腹及身体痛甚不知痛处,手摸按之,即知痛处,短气不语。用法用量着痛上,令厚2寸,以熨斗纳着灰火熨艾上,令热透,如冷即再熨之。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

  • 艾叶汤

    方出《千金》卷二,名见《产孕集》卷上:艾叶汤处方艾叶3两,阿胶3两,芎藭2两,当归3两,甘草1两。功能主治妊娠2-3月至8-9月,胎动不安,腰痛,已有所下。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纳胶令消,分3服,日3次。摘录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