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五仁丸

五仁丸

《医方类聚》卷一三五引《澹寮方》:五仁丸处方

杏仁(酒浸,去皮、尖,麸炒令黄,取净,细研)30克 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取净,细研)30克 酸枣仁(汤浸,去皮,取净,细研)30克 柏子仁(拣净,细研)30克 大麻子仁(晒,焙令干,用板子盛油,又用砖一片压定,轻轻以手磨砖,则麻壳自脱,拣未脱者,再磨取净,细研)30克

制法

上五味,再合研令极细,以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津液枯竭,大肠秘涩。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时用米饮吞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三五引《澹寮方》元·《世医得效方》:五仁丸组成

桃仁半两(15克)、麸炒杏仁,去皮尖,一两(30克)、柏子仁一钱二分五厘(3.75克)、炒郁李仁一钱(3克)、松子仁一钱(3克) 陈皮另研末,四两(120克)。

用法

将五仁别研为膏,入陈皮末同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饮下。现代用法:五仁研为膏,陈皮为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每日1~2次温开水送下。

功效

润肠通便。

主治

津枯肠燥症,症见大便艰难,舌燥少津,脉细涩。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老年性便秘、小儿厌食等病症。

1.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采用《世医得效方》五仁丸加减治疗42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肠道肿瘤家族史。结果:治愈16例,好转20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85.7%。(《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年第6期)

2.老年性便秘:五仁丸加味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120例,10日为1个疗程,1个月后判断疗效。治疗期问停用其他通便药。疗效评价以2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结时通畅,3个月不复发,其他症状消失为治愈。结果:临床治愈70例,好转4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5%。(《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年第8期)

3.小儿厌食:采用加减五仁丸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患者103例。1周治疗1次,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效标准:以食欲显著增强,食量增加为治愈。结果:103例患者,治愈79例,好转13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89.3%。(《河北中医》2012年第8期)

方解

五仁丸有润肠通便之功,其中杏仁入肺、大肠经,滋肠燥、降肺气,而利大肠传导之职;桃仁入肝、大肠经,破血行瘀、润燥滑肠,主治血燥便秘;郁李仁入脾、大肠经,润肠通便,利水消肿;柏子仁甘主滋补,润可去枯,养心宁神;松子仁润五脏,专治大便虚秘;陈皮理气行滞,使气行则大肠得以运化;炼蜜为丸,更能助其润下之功。

本方最先载于宋·杨倓《杨氏家藏方》,名“滋肠五仁丸”,据载是“治老人及气血不足人、大肠闭滞、传导艰难”的效验方剂。原方将桃仁、杏仁、松子仁、柏子仁、郁李仁磨粉为膏,合陈皮末调匀,炼蜜为丸,食前米饮送服。现代以此制丸或煎汤服用居多。

现代研究

临床也见于治疗习惯性便秘、产后血虚便秘等病症,属于肠燥津枯者。实验研究表明有促进肠蠕动等作用。

方歌

五仁柏子杏仁桃,松子陈皮郁里饶,炼蜜为丸米饮下,润肠通便效力高。

摘录元·《世医得效方》

猜你喜欢

  • 八生饮子

    别名八生散(《证治要诀类方》卷三)。处方天雄60克(此药最佳,无则以大附子代之,去皮)大川乌60克(去皮)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白术各30克 川芎 木香 全蝎(姜汁拌,全用)半夏各15克(同天雄、附子、南南、川乌并生用)制法上药生用,锉如麻

  • 八痞丸

    别名拓痞丸处方桂心3分,曾青(无,代以空青)3分,牡丹3分,鳣头甲(头渍,炙令黄色)3分,干姜3分,蜀漆7分,细辛6分,龙胆5分,附子4分(炮)。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小儿痞,面黄羸瘦,丁奚不欲饮食,食不生肌肤,心中

  • 八白丸

    处方白芷1两,白及1两,白蔹1两,白附子1两,白僵蚕1两,白蒺藜1两,白丁香1两,白薇1两,草乌1两,杏仁(泡,去皮尖)1两,甘松1两,藁本1两,山楂1两,豆粉1两,鹰条1两,猪牙皂角1两,儿茶3钱,轻粉3钱,樟脑5钱,密陀僧5钱,猪胰3两

  • 八白散

    《卫生宝鉴》卷二十:八白散处方白丁香3两,白及3两,白僵蚕3两,白牵牛3两,杜蒺藜3两,新升麻(肉白者佳)3两,三赖子2两,白蔹2两,白芷2两,白附子半两,白茯苓半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劳汗当风,郁乃痤。用法用量至夜津调涂面,明旦以莹肌如

  • 八真丹

    处方当归、芍药、地黄、川芎、鹿茸、阿胶(炒作珠,用干草火烧)、艾叶、续断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无子。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好酒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三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