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汉防己丸

汉防己丸

《太平圣惠方》卷六:汉防己丸处方

汉防己30克 商陆30克 麻黄30克(去根、节)赤茯苓30克 桑根白皮45克(锉)甜葶苈30克(隔纸炒令紫色)蛤蚧1对(头、尾全者,涂酥,炙微黄)杏仁30克(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宜肺化痰,利水退肿。治肺脏气壅,面目四肢浮肿,喘促咳嗽,胸膈满闷,烦热。

用法用量

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20~30丸,粥饮下亦得。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汉防己丸别名

防己丸

处方

汉防己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瓤,焙),甜葶苈3分(微炒),猪牙皂荚1两(去黑皮,涂酥炙黄)。

制法

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气咳嗽喘促,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

防已丸(《圣济总灵》卷四十八)。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圣惠》卷六:汉防己丸处方

汉防己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甜葶苈3分(隔纸炒令紫色),猪牙皂荚1两(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黄,去子)。

制法

上为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气喘急,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煎桑根白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圣惠》卷五十三:汉防己丸别名

防己丸

处方

汉防己3分,猪苓3分(去黑皮),栝楼根1两,赤茯苓1两,桑根白皮1两半(锉),白术半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郁李仁1两半(汤浸,去皮,微炒),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渴。已觉津液耗竭,身体浮气如水病者。

用法用量

防已丸(《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圣惠》卷四十六:汉防己丸处方

汉防己1两,苦葫芦子半两(微炒),泽泻3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咳嗽不愈,面目浮肿。

用法用量

本方原名汉防己散,与剂型不符,据《医方类聚》改。《普济方》引作“防已丸”。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圣惠》卷六:汉防己丸处方

汉防己1两,商陆1两,麻黄1两(去根节),赤芍药1两,桑根白皮1两半(锉),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蛤蚧1对(头尾全者,涂酥炙微黄),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脏气壅,面目四肢浮肿,喘促咳嗽,胸膈满闷烦热。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粥饮下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猜你喜欢

  • 便血丸

    处方血见愁1两,卷柏灰1两,乌梅灰2两,地榆灰2两,莲房灰2两,荷叶灰2两,榴皮灰2两,五倍灰2两,血余灰1两,柏叶灰2两,棕灰2两,木耳灰1两,槐花灰2两,白蔹1两,当归炭3两,白芍1两5钱,升麻1两,白术2两,生耆3两,党参3两,椿根皮

  • 便血散

    处方发灰5钱,柏叶1两,鸡冠花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大肠泻血,虚盛皆宜。用法用量每服1钱,卧时酒送下,来早以温酒投之。1服见效。摘录《仙拈集》卷二引《普济方》

  • 便血红痢膏

    处方椿皮半斤,酸梨1斤,鲜姜3两,红糖4两。制法先将椿皮多加水(约3升)熬剩1斤,去渣取汁,再将姜、梨捣汁去渣,将汁对在一起,放在锅内熬开,再下红糖成膏。功能主治便血,赤痢。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各服1匙,开水冲下。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 保中丸

    处方天灵盖(用醋浸1宿,羊脂炙黄)1两,鳖甲(去裙,治如上法)1两,虎头骨(锉细,酒拌炒)1两,青蒿子(赤梗者)半两,拣人参半两,桃仁(去皮尖,麸炒,研)半两,知母(切)半两,甘草(生锉,焙干)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加阿魏2践研开,同桃仁再研

  • 保中汤

    处方陈皮8分,半夏(姜制)8分,茯苓8分,甘草3分,白术(土炒)2钱,藿香1钱,黄连(土炒)2钱,黄芩(土炒)1钱,山栀子(姜汁炒)2钱,砂仁3分。制法上锉1剂。功能主治呕吐不止,饮食不下。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长流水和胶泥澄清水2钟,煎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