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皂荚丸

皂荚丸

《金匮要略》卷上:皂荚丸别名

皂角丸(《医方集解》)。

处方

皂荚112克(刮去皮,酥炙)

制法

上一味,研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痰浊壅肺,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

用法用量

以枣膏和汤服3丸,日三夜一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汉·《金匮要略》:皂荚丸组成

皂荚八两(240克)。

用法

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9克.每日4次,以红枣汤送服。

功效

祛痰止咳。

主治

主治痰浊壅肺,咳逆上气,时时吐浊痰,但坐不得卧,苔白,脉滑。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侵性阻塞性肺病、肺泡蛋白沉着症等病症。

1.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定喘汤合皂荚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8例,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62例作对照,疗程7日。以咳嗽次数明显减少,痰量明显减少且变稀薄,易咳出,呼吸困难消失,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79.03%。(《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第5期)

2.肺泡蛋白沉着症:本方治疗肺泡蛋白沉着症18例,1个月为1个疗程。肺阴虚者,加服西洋参、生地黄、麦门冬;咳剧者加川贝、瓜萎仁、百部;气急者加蛤蚧;痰中夹有块物者加丹参、天南星;吐血者加参三七。以临床症状及复发情况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痊愈12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9%。(《浙江中医杂志》1995年第2期)

方解

皂荚丸方中皂荚味辛成,宣壅利窍,其性悍而专攻浊痰。大枣甘温,既能缓皂荚之峻猛,又能固护脏腑之正气。二药合同,能迅速祛除壅阻之浊痰,而又不伤正气。痰浊得除,壅塞即消,肺窍通利,喘咳自平。临床常用于痰浊雍肺,肺气上逆证。本方服用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及腹泻,孕妇、气虚阴亏及有咯血倾向者,均不宜服用。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哮喘、肺源性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癫痫等病症。实验研究表明,皂荚含三萜皂苷能刺激胃黏膜,反射性的促进呼吸道分泌,有良好的祛痰作用。

方歌

(一)浊痰上气坐难眠,痈势将成壅又坚,皂荚蜜丸调枣下,绸缪须在雨之前。

(二)痰浊壅肺皂荚丸,咳逆吐浊卧则难,八皂酥炙蜜为丸,枣膏和汤送下安。

摘录汉·《金匮要略》

猜你喜欢

  • 八味平胃散

    《治疹全书》卷下:八味平胃散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神曲(炒)、川芎、麦芽、香附(酒炒)。功能主治疹后脾胃两伤,吐泻交作。用法用量煨姜为引。摘录《治疹全书》卷下《易简方》:八味平胃散处方厚朴3两半,苍术5两半,橘红3两半,甘草1两,缩砂

  • 八味散

    处方蜀椒(去目)1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青盐(研)1两,石硫黄(研)1两,腻粉(研)1两,白僵蚕(炒)1两,柏皮1两,麝香少许(研)。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遍身疮疥,皮破肉痛,或瘙痒脓水。用法用量猪胆汁调涂之;湿则干敷。摘录《圣济

  • 八味桂心丸

    处方桂(去粗皮)1两半,桔梗(锉,炒)3分,吴茱萸(汤浸,焙炒)3分,人参3分,白术3分,高良姜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当归(切,焙)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冷气心痛不能食。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温酒送下,日

  • 八味檀香散

    《中国药典》:八味檀香散来源蒙古族验方。处方檀香200g 石膏100g 红花100g 甘草100g 丁香100g 北沙参100g 拳参100g 白葡萄干100g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甘、微涩而凉。炮制以上八味,除檀香、丁香、白葡萄

  • 八味款冬花散

    处方款冬花(洗,焙)7钱半,紫菀茸7钱半,五味子7钱半,甘草(炙)7钱半,桑白皮(炒)2两,麻黄(去节)2两,杏仁(汤洗,去皮尖,麸炒)2两,紫苏叶2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肺寒热不调,涎嗽不已。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入黄蜡皂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