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鹳骨丸

鹳骨丸

《圣惠》卷五十六:鹳骨丸处方

鹳骨1两(涂酥、炙微黄),桂心3分,雄黄1两(细研、水飞过),麝香半两(细研),朱砂1分(细研),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蜈蚣1条(微炙)。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尸疰。邪气流注闷绝,时复发作,寒热淋沥,或腹痛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煎桃枝汤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六方出《外台》卷十三引《广济方》,名见《圣惠》卷五十六:鹳骨丸处方

鹳骨3寸(炙),羚羊鼻2个(炙令焦),干姜1两,麝香2分(研),蜥蜴1个(炙),斑蝥14个(去翅足、熬),鸡屎白3两(熬),巴豆5个(去心皮,熬令黑),芫青20个(去翅足,熬),藜芦1两(去芦头,熬令黄)(一方无斑蝥、鸡屎白、巴豆、芫青、藜芦。)。

制法

上为末,蜜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初得遁尸及五尸,经年不愈,心腹短气。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空腹饮送下,每日2次,稍加至6-7丸。以知为度,至吐利。

注意

忌生冷、油腻、猪肉、蒜、粘食、陈臭、芦笋。

摘录方出《外台》卷十三引《广济方》,名见《圣惠》卷五十六《千金》卷十七:鹳骨丸处方

鹳骨3寸,雄黄4分,莽草4分,丹砂(一作丹参)4分,牡蛎4分(一作牡丹),藜芦2分,桂心2分,野葛2分,斑蝥14个,巴豆40个,蜈蚣1个,芫青14个。

制法

上为末,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遁尸,飞尸,积聚,胸痛连背,走无常处,或在藏,或肿在腹,或奄奄然而痛。

用法用量

方中鹳骨,《圣惠》作“鹤脑骨”,方名“鹤脑骨丸”。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鹳善啖蛇,故其骨能疗尸疰,更以斑蝥、芫青、莽草、藜芦、蜈蚣、野葛等味汇入一方以毒攻毒。

摘录《千金》卷十七方出《外台》卷二十三引《广济方》,名见《圣惠》卷六十六:鹳骨丸处方

鹳骨(炙)4分,狸骨(炙)4分,射干4分,玄参4分,升麻(炙)4分,青木香4分,沉香4分,犀角屑4分,丁香4分,羚羊角屑4分,丹参4分,甘草(炙)4分,人参3两,沙参3两,獭肝6分,连翘6分,光明砂2分(研)。

制法

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瘰疬。

用法用量

《圣惠》有麝香半两。

注意

忌生冷、油腻、血食酢、热肉、海藻、菘菜、粘食、陈臭生血物。

摘录方出《外台》卷二十三引《广济方》,名见《圣惠》卷六十六《外台》卷十三引张文仲方:鹳骨丸处方

鹳骨3寸(炙),桂心3寸,虻虫14个(去翅足,熬),巴豆30个(去心皮,熬),斑蝥14个(去翅足,熬)。

制法

上为末,蜜和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尸疰恶气百病。

用法用量

每服2丸,每日3次,清饮送下。

注意

忌野猪肉、芦笋、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三引张文仲方

猜你喜欢

  • 保肤膏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保肤膏处方煅石膏31g,白及粉15g,密佗僧3g,轻粉3g,枯白矾6g。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慢性湿疹。用法用量有脓水淋漓者,可用药粉干撒创面;慢性湿疹,可加红粉0.6g,研细加入,临用时以香油或凡士林调成50%软膏外

  • 保肺丸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保肺丸处方木香5钱(麸皮汁浸3日),当归2两,川芎2两,益母草3两,枳壳1两,冬葵子1两,广皮1两,甘草5钱。功能主治妊娠口厌肥甘,忧乐不常,饮食不节,饱则即卧,贪闲久坐,血多饮溢,气壅痰生,胞胎肥厚,或偏或侧,任其

  • 保肺健脾汤

    《幼科直言》卷四:保肺健脾汤处方白术7分(炒),白芍7分(炒),苡仁1钱,白扁豆1钱(炒),黄耆7分,沙参8分,陈皮6分,甘草6分,当归6分,白茯苓7分。功能主治小儿因肺经受伤,或久咳后而成肺疳,面多青白,或泄泻肚痛,或朝凉暮热;或病中服药

  • 保肺汤

    《医宗金鉴》卷四十:保肺汤处方白及 薏苡仁 贝母 金银花 陈皮 苦桔梗 苦葶苈 甘草节功能主治主肺痈,咳吐脓血。肺痈初起,加防风;溃后,加生黄耆、人参。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医林纂要》卷十:保肺汤处方金银花1两,元参8钱,

  • 保肺济生丹

    处方天冬1钱5分,麦冬1钱5分,人参1钱,沙参4钱,五味5分,玉竹3钱,女贞子2钱,茯苓2钱,山药3钱,贝母2钱,茜草根2钱,杏仁3钱。功能主治肺虚而咳,肌表微热,神倦气短,不时火升,失血咽痛者。用法用量上加藕3两(切片),煎汤代水煎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