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

组成

半夏一升(12g)、厚朴三两(9g) 、茯苓四两(12g)、 生姜五两(15g) 、苏叶二两(6g)。

用法

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

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滑腻,脉滑或弦。

方解

本方主治梅核气是由情志不畅,痰气互结咽喉所致。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致肺胃宣降失常,聚津为痰,气郁痰阻,互结于咽喉,故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痰气上逆,肺、胃失和,则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滑腻,脉滑或弦,均为痰阻气滞之征。气不行则郁难开,痰不化则结难散,故治宜化痰、行气兼顾,使气行则郁开,痰化则结散。方中半夏化痰开结,降逆和胃,重在降逆;厚朴下气除满,以散胸中滞气,重在行气,二者相伍,一化痰结,一行气滞,痰气并治,使痰降则气行,郁开则痰降,共为君药。茯苓渗湿健脾,助半夏祛湿化痰;苏叶芳香宣肺,顺气宽胸,宣通胸中之郁结之气,助厚朴顺气宽胸,共为臣药。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且制半夏之毒,为佐药。五药辛苦合用,辛以开结,苦能降逆,温以化痰,共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梅核气的代表方,以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癔症、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咽部异感症、慢性支气管炎、食管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注意

本方药物多苦温辛燥,适宜于痰气互结偏于寒性者;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阴伤津少者,为气郁化火,痰火互结所致,虽有梅核气症状,亦不宜使用。

方歌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滞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延伸

半夏厚朴汤为治梅核气的专方。其病证特点:一是病位在咽喉,二是病性多为自感觉异常,如梅核塞于咽喉,但不碍饮食,故而得名。现代医学称此病为咽部异物症,或咽喉神经官能症、癔症球等。主要与精神情绪因素密切相关,属非器质性咽异感症。现代研究:本方能显著抑制麻醉猫电刺激喉上神经的喉反射,可消除咽中有异物感之感觉,故可治疗梅核气。

摘录《金匮要略》

猜你喜欢

  • 安胎主膏

    处方党参2两,酒当归2两,熟地3两,酒条芩1两半,淮药1两半,白术1两半,酒川芎5钱,酒芍5钱,陈皮5钱,苏梗5钱,香附5钱,杜仲5钱,续断5钱,贝母5钱(一方加黄耆1两,生地1两)。功能主治安胎,止呕定痛。主下血,于肿,子喘,子痫,肝脾血

  • 安胎养血益母丸

    处方益母草1斤(阴干,取净末8两),当归身2两,川芎1两5钱,生地1两5钱,白芍1两5钱,壳砂1两5钱,白术(炒)1两,条芩1两5钱(酒炒),人参(去芦)8钱,阿胶(炒珠)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保养血气。主用法用量

  • 安胎凉膈饮

    处方知母6克,麦冬6克,人参3克,芦根12克,葛根9克,黑山栀4.5克,竹茹4.5克,葱白2根。功能主治养阴清胃。主胃阴不足。(妊娠呕吐)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胎产秘书》卷上

  • 安胎利水汤

    《镐京年指医方》:安胎利水汤处方人参4.5克,生白术4.5克,大腹皮9克,砂仁未(冲)1.8克,茯苓皮9克,紫苏梗6克,天仙藤9克,冬葵子9克。功能主治行气利水,健脾安胎。主气滞水停。(妊娠水肿)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镐

  • 安胎加味八物汤

    处方人参、条芩、阿胶、桑寄生、茯苓、芍药、续断、白术、当归、熟艾。功能主治补益固养气血。主气血虚损,不足荣卫,怀孕自坠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宋氏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