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地仙散

地仙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地仙散处方

地骨皮(去木.二两) 防风(去芦.一两) 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

治伤寒后伏暑,烦热不安,及烦热虚劳。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远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卫生宝鉴》卷五:地仙散处方

地骨皮1两,防风1两,人参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生津液。主心脏积热口干,或烦渴,颊赤,舌涩,及汗后余热。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加青蒿5-7叶,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无青蒿,用竹叶5-7片。

摘录《卫生宝鉴》卷五《得效》卷九:地仙散处方

地骨皮2两,防风(去芦)1两,甘草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生津液而清肺火。主骨蒸肌热,一切虚劳烦躁。

用法用量

每用3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服,不拘时候。

摘录《得效》卷九《本事》卷四:地仙散处方

地骨皮(洗,去心)1两,防风(去钗股)1两,甘草(炙)1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解一切虚烦躁,生津液。主骨蒸肌热。伤寒、伏暑后烦热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竹叶7片,煎至7分服。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地骨皮气味苦甘寒,入手太阴、足厥阴,能治有汗之骨蒸;防风气味辛甘微温,入足太阳;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此治骨蒸内热,阴虚烦躁,津液欲伤者,再以生姜之辛温而散,竹叶之辛凉而清,使内外和平,则病魔焉有不去者乎。

摘录《本事》卷四《普济方》卷二三六引《经验方》:地仙散处方

北地骨皮1两,防风1两,人参2钱半,鸡苏2钱半,甘草2钱半。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骨蒸肌热,一切虚烦。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淡竹叶3-5叶,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六引《经验方》

猜你喜欢

  • 八味生姜煎

    别名生姜煎处方生姜7两,干姜4两,桂心2两,甘草3两,杏仁1升,款冬花3两,紫菀3两,蜜1升。功能主治小儿咳嗽。用法用量生姜煎(《卫生总微》卷十四)。本方方名,《外台》引作“八物生姜煎”。各家论述1.《千金方衍义》:此治肺气咳嗽气逆。用蜂蜜

  • 八味生脉汤

    处方熟地5钱,人参1-2钱或5-7钱,麦冬2钱,山药1钱5分,山萸肉1钱5分,丹皮1钱,茯苓1钱,肉桂5分,泽泻5分,五味子5分,川附子5分。功能主治中风半身不遂。用法用量水2钟,煎7分,食远温服。各家论述先天无形之火乃真阳之火,人身无此火

  • 八味疝气剂

    处方桂枝1钱,桃仁1钱,延胡1钱,木通1钱,大黄1钱,乌头8分,丹皮8分,牵牛子(别末)8分。功能主治疝气。用法用量水煎,临用点牵牛子末服。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五引福井氏方

  • 八味知母汤

    别名知母汤处方知母(焙)3分,芍药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柴胡(去苗)3分,泽泻3分,石膏1两半,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数日不解,心躁烦乱,小腹胀急,脐下闷痛,大渴喘乏。用法用量知母汤(《普济方

  • 八味石膏散

    处方当归、地黄、荆芥、防风、石膏、升麻、玄参、丹皮。功能主治面肿连齿痛,出血。摘录《证治宝鉴》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