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秦艽鳖甲散

秦艽鳖甲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秦艽鳖甲散处方

荆芥(去梗)、贝母(去心)、天仙藤、前胡(去芦)、青皮(去白)、柴胡(去芦)、甘草(炙)、陈皮(去白)、秦艽(去芦.洗)、鳖甲(去裙.醋炙),各一两;干葛二两(焙),白芷、肉桂(去粗皮)、羌活,各半两。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男子、妇人气血劳伤,四肢倦怠,肌体消弱,骨节烦疼,头昏颊赤,肢体枯槁,面色萎黄,唇焦口干,五心烦热,痰涎咳嗽,腰背引痛,乍起乍卧,梦寐不宁,神情恍惚,时有盗汗,口苦无味,不美饮食;及治山岚瘴气,寒热往来,并能治之。

常服养气血,调荣卫,解倦怠。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稍热服,不拘时候,酒调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卫生宝鉴》卷五:秦艽鳖甲散处方

柴胡 鳖甲(去裙襕,酥炙,用九肋者)地骨皮各30克 秦艽 当归 知母各15克

制法

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

滋阴养血,退热除蒸。治虚劳阴亏血虚,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困倦盗汗。

用法用量

每次15克,用水200毫升,加青蒿5叶,乌梅1个,煎至140毫升,去滓,临卧、空腹各一服。

备注

方中鳖甲、知母、当归滋阴养血,秦艽、柴胡、地骨皮、青蒿清热除蒸,乌梅敛阴止汗。诸药合用,既能滋阴养血以治本,又能退热除蒸以治标。临床上常用于结核病的潮热,温热病后期阴亏津伤,余热未尽,以及原因不明的长期反复低热属于阴虚型者。

摘录《卫生宝鉴》卷五近元·《卫生宝鉴》:秦艽鳖甲散组成

柴胡、鳖甲、地骨皮各一两(各30克),秦艽、当归、知母各半两(各15克)。

用法

上药研末,每用15克,水煎服。

功效

滋阴养血,清热除蒸。

主治

骨蒸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口干咽燥,夜寐盗汗,咳嗽困倦,脉细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肺结核、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病症。

1.肺结核:对照组35例采用抗痨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抗痨基础上加用秦艽鳖甲散配合百合固金汤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疗效评定标准以咳嗽、咳痰、发热、盗汗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痰菌转阴,胸片提示肺部病灶基本吸收,未遗留空洞为治愈。结果:治疗组患者盗汗、发热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研究》2014年第2期)

2.围绝经期综合征:以秦艽鳖甲散为主治疗52例,与坤宝丸治疗26例对照,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优于对照组80.77%。(《河北中医》2009年第8期)

方解

秦艽鳖甲散是为感受风邪,失治传里,变生内热,耗损阴血以致骨蒸劳热之证而设。方中鳖甲、知母滋阴清热,佐以秦艽、柴胡解肌退热,地骨皮、青蒿清热除蒸,诸药合用,标本兼顾。用治阴虚盗汗脚热之症,以午后潮热、两颧发红、夜寐盗汗、形瘦口干、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还有用于治疗阴虚盗汗、手术后虚热。

方歌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摘录近元·《卫生宝鉴》

猜你喜欢

  • 倍术丸

    《外台秘要》卷八引《深师方》:倍术丸处方白术500克 桂心 干姜各250克制法上三味,捣筛,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五饮酒澼。用法用量每次10丸,温开水送下,一日二次。稍加之,日再。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桃、李、餐肉。摘录《外台秘要》卷八

  • 倍术二陈汤

    处方白术加倍、陈皮、半夏(制)、白茯苓各等分,甘草减半。功能主治湿痰泻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3片,水1盏半,煎服。摘录《医统》卷三十五引《辨疑》

  • 倍术圆

    处方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半斤;白术一斤。炮制上三味捣筛,蜜和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五饮酒癖;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饮,水在两胁下;三曰痰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上五脏间;五曰流饮,水在肠间,动摇有声。皆因饮酒冒寒,

  • 倍术散

    处方白术2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功能主治酒癖痰饮。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分作3服,水1大杯,加生姜10片,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脏腑微动即安。摘录《百一》卷五

  • 倍榆散

    处方五倍子、地榆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脱肛。用法用量每服5分或1钱,米饮调下。摘录《赤水玄珠》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