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五皮散

五皮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皮散处方

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炮制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男子、妇人脾气停滞,风湿客搏,脾经受湿,气不流行,致头面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促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上攻下注,来去不定,举动喘乏,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热服之,不拘时候。

注意

切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藏经》卷下:五皮散别名

五皮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

处方

生姜皮 桑白皮 陈橘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等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健脾理气,利水消肿。治脾失健运,水湿外溢肌肤,头面四肢悉肿,气喘胸闷,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不计时温服。

注意

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硬物。

备注

方中茯苓皮健脾利湿;腹皮、陈皮行气消胀,利水化浊;桑皮肃肺降气,通调水道;姜皮辛散水饮,五药合用,共收健脾理气,利水消肿之功。

摘录《中藏经》卷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五皮散处方

五加皮 地骨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等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脾气停滞,风湿客搏,脾经受湿,气不流行,头面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促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举动喘乏。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稍热服之,不拘时候。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坚硬等物。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汉·《华氏中藏经》:五皮散出处

五皮散,出自汉·《华氏中藏经》。本方又名“五皮饮”。

组成

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

用法

上药等分,共研粗末,每用9克,水煎,不拘时温服。亦可改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

利水消肿,行气健脾。

主治

主治皮水,一身悉肿,肢体沉重,胸腹胀满,上气喘促,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沉缓。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特发性水肿、肝硬化难治性腹水、骨折术后肢体肿胀、肾病综合征、急性感染性腹泻等病症。

1.特发性水肿:应用加味五皮散治疗特发性水肿41例,与螺内酯、氢氯噻嗪治疗39例作对照,疗程10日。以症状消失,半年内无复发为痊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48.7%。(《湖北中医杂志》2006年第11期)

2.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五皮饮加味联合腹水同输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43例,与单纯腹水回输疗法治疗43例作对照,疗程2个月。以腹水完全消退,彩色B超显示腹水阴性超过3个月以上为I级标准。结果:治疗组腹水I级率11.63%,对照组()%。(《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年第3期)

3.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应用五皮饮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31例,与甘露醇静滴31例作对照,疗程14日。以疼痛、肿胀、瘀斑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

猜你喜欢

  • 保赤散

    处方六神曲(炒)250g 巴豆霜150g 天南星(制)400g 朱砂250g性状为粉红色至橙红色的粉末;味淡、微辛。炮制上四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六神曲、天南星粉碎成细粉;巴豆霜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功能主治消食导滞,化痰

  • 保赤洗肝散

    处方川芎、当归、羌活、防风、山栀、薄荷。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痘疹目赤肿痛,红丝绕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六

  • 保赤紫草膏

    处方僵蚕、全蝎、麻黄、山甲、蝉退、蟾酥、白附子、甘草。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痘疮。用法用量将紫草1两熬膏,加酒、蜜炼过,匀调服。摘录《治痘全书》卷十四

  • 保赤膏

    别名保志膏处方当归1两,生地1两,熟地1两,刘寄奴1两,合欢木皮1两,男子黑发(洗净)1两,乳香5钱,没药5钱,血竭5钱,黄蜡8钱,白蜡8钱,龙骨(煅,童便渍)1钱。制法上用麻油4两,煎前6味至发溶尽,滤去滓,复油入锅,下二蜡,不住手搅,离

  • 保赤败毒散

    处方升麻、干葛、紫苏、川芎、羌活、地骨皮、甘草、防风、荆芥、前胡、薄荷、牛蒡子、桔梗、枳壳、蝉退、山楂。功能主治痘疮初热壮甚,或风寒壅盛,致红紫斑影不起,或痘疮暴出之时,热毒之气发越,疹点隐于皮肤之中。用法用量水煎服。夏,加香薷;冬,加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