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百部散

百部散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百部散处方

百部 贝母(煨微黄)紫菀(洗,去苗、土)葛根(锉)各30克 石膏60克

制法

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

治小儿咳嗽发热。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竹叶2~7片,煎至90毫升,去滓。乳母食后温服,小儿饮其乳汁。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圣惠》卷八十三:百部散处方

百部1两,贝母(煨微黄)1两,紫菀(洗去苗土)1两,葛根(锉)1两,石膏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小儿咳嗽头热。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小盏,加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每令乳母子食后温服,令儿饮乳甚佳。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圣惠》卷四十六:百部散处方

百部1两,细辛1两,贝母1两(煨微黄),甘草1两(炙微赤,锉),紫菀1两半(去苗土),桂心1两,白术1两,麻黄3两(去根节),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五味子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咳嗽,昼夜不得睡卧,胸中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圣惠》卷四十六:百部散处方

百部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麦门冬1两(去心),木通1两(锉),天门冬1两(去心),紫菀1两(去苗土),贝母1两(煨微黄),赤茯苓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久咳嗽,肩胛渐高,唾出脓血,其味腥咸。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百部散别名

百部汤

处方

百部1两(炮干),款冬花1两,杏仁1两(去皮尖,麸炒黄,另研入),甘草1两(涂酥,炙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肺脏风热,上喘咳嗽,鼻塞生疮,口干咽痛。

用法用量

百部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圣济总录》卷七:百部散处方

百部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分,牛膝(去苗,切,酒洒,焙)半两,白术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中风亸曳,挛躄不能起。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温酒调下,渐加至2钱匕,日3次,夜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圣惠》卷六:百部散处方

百部1两,桔梗1两(去芦头),射干1两,川升麻1两,天门冬1两(去心),木通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沙参半两(去芦头),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肺痿咳嗽,涕唾稠粘,咽喉不利,心神烦热。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圣济总录》卷一一六:百部散处方

百部2两,款冬花1两,贝母(去心)1两,白薇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肺实,鼻塞不闻香臭。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六《杨氏家藏方》卷十二:百部散处方

金毛狗脊(去毛)1两,黑狗脊1两,蛇床子(炒)1两,马兜铃根1两,硫黄(研)半两,秦艽半两,百部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大人、小儿秃疮

用法用量

生麻油调涂疮上。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二《医略六书》卷三十:百部散处方

百部3两,桑皮1两半,百合3合,茯苓1两半,桔梗3钱。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喘咳,脉虚浮数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煎,去滓温服。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圣惠》卷四十六:百部散别名

百部汤

处方

百部1两,赤茯苓2两,百合1两,桑根白皮1两(锉),木通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柴胡1两(去苗),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3分,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肺气暴热咳嗽,气满喘急;又治骨蒸劳,烦热,肩背疼痛,四肢乏力,咳嗽。

用法用量

百部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御药院方》卷五:百部散处方

款冬花1两,百部1两,知母半两,贝母(去心,炒)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咳嗽无问新久,冷热并宜。

用法用量

每服3-4钱,食后用暖齑汁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普济方》卷一六三:百部散处方

百部1两,款冬花1两,麻黄(去根节)1两,杏仁(去皮尖,炒)1两。

制法

上为末,入杏仁拌匀。

功能主治

新久喘嗽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糯米20粒,同煎米饮,食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三

猜你喜欢

  • 八味紫菀汤

    处方紫菀2两,细辛2两,甘草(炙)2两,款冬花3两,桂心1两,牡蛎1两,豉1两,竹叶1把。功能主治小儿逆气而喘,久嗽伤肺。用法用量水7升,煮2升,五岁服5合。不知加。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婴孺方》

  • 八味胆草汤

    处方熟地、丹皮、枣皮、茯苓、山药、泽泻、黄柏、知母、龙胆草。功能主治疝气,水衰火蔽,脾气尚强,谷食未减者。各家论述此方用丹溪滋阴八味以养肾水,复以胆草直泻厥阴邪火,所谓诸痛属火是也。摘录《证因方论集要》卷四引黄锦芳方

  • 八味膏

    处方八味丸药料。制法熬膏。功能主治肝虚不能克制肾水,水泛为痰,吐而不咳者。用法用量贴脐下。摘录《理瀹》

  • 八味茯苓补心汤

    处方茯苓2钱,酸枣仁(炒)2钱,五味子(炒)1钱,当归1钱,人参1钱5分,白术(炒)1钱,菖蒲5分,远志(去心)6分,甘草(炒)5分。功能主治心气不足,血气不和,而患疮证。用法用量上作2-3服,水煎服。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一

  • 八味茴香丸

    处方八味丸加茴香。功能主治肾虚,寒疝疼痛。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