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消风散

消风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消风散处方

荆芥穗(一钱半) 甘草(炙.一钱半) 陈皮(一钱) 人参(一钱) 茯苓(去皮.一钱) 白僵蚕(炒.去丝.一钱) 防风(一钱) 川芎(一钱) 藿香叶(一钱) 蝉蜕(一钱) 厚朴(一钱) 羌活(一钱)

功能主治

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眩,颈背拘急,鼻涕声重,耳作蝉鸣,皮肤顽麻,瘙痒瘾疹,妇人血风,头皮肿痒,并治之。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风散处方

荆芥穗、甘草(炒)、川芎、羌活、白僵蚕(炒)、防风(去芦)、茯苓(去皮用白底)、蝉壳(去土.微炒)、藿香叶(去梗)、人参(去芦),各二两。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熟)、陈皮(去瓤.洗.焙),各半两。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蠕动,目眩旋运,耳啸蝉鸣,眼涩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瘙痒瘾疹。又治妇人血风,头皮肿痒,眉棱骨痛,旋运欲倒,痰逆恶心。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茶清调下。如久病偏风,每日三服,便觉轻减。

如脱着沐浴,暴感风寒,头痛身重,寒热倦疼,用荆芥茶清调下,温酒调下亦得,可并服之。

小儿虚风,目涩昏困,及急、慢惊风,用乳香荆芥汤调下半钱,并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消风散处方

荆芥穗 甘草(炒)芎藭 羌活 白僵蚕(炒)防风(去芦)茯苓(去皮,用白底)蝉壳(去土,微炒)藿香叶(去梗)人参(去芦)各60克 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熟)陈皮(去瓤,洗,焙)各15.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理气化湿。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蠕动,目眩旋晕,耳啸蝉鸣,眼涩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瘙痒瘾疹;又治妇人血风,头皮肿痒,眉棱骨痛,旋晕欲倒,痰逆恶心。

用法用量

每服6克,茶清调下。如久病偏风,每日三服,便觉轻减。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儒门事亲》卷十二:消风散处方

川芎 羌活(去芦)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白僵蚕 蝉壳各30克 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制)各30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祛风化痰。治风痰风厥,涎潮不利,半身不遂,失音不语,留饮飧泄,痰实呕逆,旋晕,口歪搐搦,僵仆目眩,小儿惊悸狂妄,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咽膈不通,偏正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6克,茶清调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重订严氏济生方》:消风散处方

石膏(煅)甘菊花(去枝、梗)防风(去芦)荆芥穗 川羌活(去芦)羚羊角(镑)川芎 大豆黄卷(炒)当归(去芦,酒洗)白芷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

上哎咀。

功能主治

清热平肝,养血消风。治妊娠胎气有伤,肝脏毒热上攻,太阳穴痛,呕逆,背项拘急,头旋目晕,腮项有肿核者。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入好茶1.5克,煎至180毫升,去滓,通口服,食后。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医宗必读》卷六:消风散处方

苍术 麻黄 荆芥 白芷 陈皮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

发汗解表。治四时感冒,发热恶寒,头痛声重。

用法用量

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葱白1茎,煎至180毫升服。

摘录《医宗必读》卷六《外科正宗》卷四:消风散处方

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 荆芥 苍术 牛蒡子 石膏各3克 甘草 木通各1.5克

功能主治

养血祛风,清热燥湿。治风湿侵淫血脉,致生疮疥,瘙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偏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者。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伤科汇纂》卷十七:消风散处方

人参 防风 川芎 厚朴 南星 半夏 桔梗 肉桂各3克 当归 黄芩 白芷各6克 羌活 独活各4.5克 柴胡2.1克 甘草0.9克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加童便适量,煎服。

摘录《伤科汇纂》卷十七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消风散配方组成

当归、生地黄、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一钱(各6克),甘草、木通各五分(各3克)。

用法用量

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疏风止痒,清热除湿。

主治

风疹、湿疹。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瘙痒,抓破后渗出水液,苔白或黄,脉浮数。

方解

消风散证多由外感风湿或风热之邪,侵入血脉,郁于肌肤腠理所致。风邪外袭,郁于肌腠,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故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湿热浸淫,则抓破后渗出津水。治宜疏风止痒为主,辅以清热除湿。古人云:“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故方中用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开泄腠理,疏风透表止痒,且荆芥又善祛血中之风,共为君药。苍术祛风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是为湿邪而设,以除湿止痒;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除烦,是为热邪而用,共为臣药。又因“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用当归、生地黄、胡麻仁养血活血,滋阴润燥,以防风药之燥性,共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外疏内清下渗,分消风热湿邪;活血治风,邪正兼顾。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消风散为治风疹、湿疹的常用方,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消风散常用于治疗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扁平疣、疥疮等属风热或风湿为患者。

3.使用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鱼腥、烟酒、浓茶等,以免影响疗效。

方歌

消风散内用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通归草地,风疹湿疹服之康。

摘录明·陈实功《外科正宗》

猜你喜欢

  • 半夏栝楼丸

    处方半夏(生姜制)、栝楼、杏仁(去皮尖)、麻黄、白矾(枯称)、款冬花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远近痰嗽,烦喘不止者。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摘录《宣明论》卷九

  • 半夏根散

    处方半夏根(5月5日取)1两,木瓜根1两,乌头1两。制法上药阴干并锉细,捣罗为散。功能主治月蚀湿虫疮(匿虫)。用法用量每取枣核许大,以绵裹,纳谷道中。日2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 半夏桂枝汤

    处方半夏6钱,秫米1两,白芍6钱,桂枝4钱,炙甘草1钱,生姜3钱,大枣2枚(去核)。功能主治饮退得寐,舌滑,食不进者。用法用量水8杯,煮取3杯,分温3服。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 半夏桔梗汤

    处方半夏(浆水煮4-5沸,切,焙)3钱,桔梗(炒)1两,桑根白皮(锉,炒)1两,天南星(洗过)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脾肺寒热劳咳,痰盛呕哕。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2盏,加生姜1枣大(细切),同煎至半盏,去滓,食后。临卧温服。摘录《圣济

  • 半夏棋子粥

    处方半夏2钱(汤洗7遍去滑),干姜1钱(炮裂),白面3两,鸡子白1枚。制法上为末,与面及鸡子白相和,搜,切作棋子,熟煮,别用熟水淘过。功能主治脾胃气弱,痰哕呕吐,不下饮食。用法用量空腹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