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栝楼桂枝汤

栝楼桂枝汤

《金匮要略》卷上:栝楼桂枝汤处方

栝楼根6克 桂枝9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生姜9克 大枣12枚

功能主治

解肌发表,生津舒筋。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身体强,几几然,脉沉迟而有力者。

用法用量

上六味,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取微汗。汗不出,服顷啜热粥发之。

备注

本方即《伤寒论》桂枝汤加蒌根而成,所治之证,为痉病中之柔痉。是外有表邪,经络受阻,经脉拘急不舒,复因表虚汗出,津液不得濡润而成。方中用桂枝汤外解风寒,加入栝楼根甘寒润燥而通津液,并且善通经络。配合成方,可收解表生津并重之效,表证解,津液通,经脉濡,而痉亦自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金匮》卷上:栝楼桂枝汤别名

本瓜蒌桂枝汤、桂枝加瓜蒌汤

处方

栝楼根2两,桂枝3两,芍药3两,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2枚。

功能主治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

临床应用

小儿抽搐症《陕西中医》(1985;7:304):以栝楼桂枝汤治疗小儿抽搐症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6岁,病程1月-2年,属于热性病后遗症25例,不明原因者35例。处方:栝楼根15g,桂枝8g,白芍12g,炙草、生姜各6g,大枣5枚;气虚加党参,脾虚加白术,血虚加当归,阴虚加石斛,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忌食生冷油腻。结果,40例15天内治愈。18例1个月内治愈,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6%。

用法用量

本瓜蒌桂枝汤(《普济方》卷一三二)、桂枝加瓜蒌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方名,《法律》引作“栝楼根桂枝汤”、《幼幼集成》引作“瓜蒌根桂枝汤”。

各家论述

①《法律》:即系湿热二邪交合,不当从风寒之表法起见,故不用葛根之发汗解肌,改用栝楼根味苦入阴,擅生津撤热之长者为君,合之桂枝汤,和荣卫,养筋脉,而治其痉,乃变表法为和法也。②《金匮要略论注》:其原由筋素失养而湿复挟风以燥之,故以桂枝汤为风伤卫主治,加栝楼根以清气分之热而大润其太阳经既耗之液,则经气流通,风邪自解,湿气自行,筋不燥而痉愈矣。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安石榴汤

    《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陈癛丘:安石榴汤处方干姜6克(或用生姜12克)黄柏3克(细切)石榴1枚(小者2枚)阿胶6克(另研,渍之)制法上四味,切。功能主治下痢白滞,久治不愈,困笃欲死。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取220毫升,去滓,入阿胶烊化,顿

  • 安神丸

    《兰室秘藏》卷下:安神丸别名朱砂安神丸(《东垣试效方》卷一)、黄连安神丸(《保婴撮要》卷十三)。处方黄连4.5克(酒洗.)朱砂3克(水飞)酒生地黄 酒当归身 炙甘草各1.5克制法上药除朱砂水飞外,余四味捣为细末,同和匀,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

  • 安神丹

    处方朱砂2钱半,南乳香半两,酸枣仁(炒,去皮)1两,人参2钱半,远志(去心)1钱半。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榛子大,每两作30丸,金箔为衣。功能主治小儿心神不宁,困卧多睡,及痰涎壅塞,恍惚不定。用法用量每服1丸,人参汤化下。摘录《御药院方

  • 安神代茶饮

    处方龙齿3钱(煅),石菖蒲1钱。功能主治宁心安神。主心经病。用法用量水煎,代茶。各家论述方中石菖蒲入心、脾经,具开窍安神之作用,《本经》称本药可“开心孔,补五脏”;龙齿归心、肝经,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治心悸、惊痫诸证。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

  • 安神养志丸

    处方当归3两,生地3两,枣仁3两,黄连3两,玄参3两,白术3两,人参1两2钱,甘草1两2钱,胆南星1两2钱。制法上为末,荷叶汤为丸。功能主治癫证。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白滚汤送下。摘录《玉案》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