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秦艽扶羸汤

秦艽扶羸汤

《杨氏家藏方》卷十:秦艽扶羸汤处方

柴胡(去苗)60克 人参(去芦头)鳖甲(米醋炙)秦艽 地骨皮各45克 半夏(汤洗七遍)紫菀茸 甘草各30克 当归(洗,焙)38克

功能主治

益气滋阴,退热除蒸。治肺痿骨蒸,已成劳嗽,或寒或热,声嗄不出,体虚自汗,四肢怠惰,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5片,乌梅、大枣各1枚,煎至280毫升,去滓,食后服。

热甚者,加青蒿;汗多,加黄耆,去半夏、生姜。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宋·《杨氏家藏方》:秦艽扶羸汤组成

柴胡(60克)、人参(45克)、鳖甲(45克)、秦艽(45克)、地骨皮(45克)、半夏(30克)、紫菀(30克)、甘草(30克)、当归(33克)。

用法

上药共研粗末,每服15克,加生姜5片,乌梅1枚,红枣1枚,水煎服。

功效

养阴除蒸,补气肃肺。

主治

主治肺痿骨蒸劳嗽,或寒或热,声哑羸瘦,自汗,四肢怠惰,不思饮食。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不明原因低热等病症。

低热(个案):患者84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患病2个月来卧床不能起,不能站立行走,且时时呕逆,不欲进食,进食则呕,呕甚则哕出淡绿痰涎。一诊先用用柴胡桂枝汤加白薇、秦艽,服药后呕吐明显减轻,能进粥食,仍发热;次诊改拟秦艽扶羸汤加味,日1剂,进3剂后低热渐渐退去。已能独立行走,饮食增进。但觉两腿乏力,腰膝酸重。舌淡、脉细。仍进滋阴退热、清透伏火、畅通气机、益气化痰之法,略加健睥益肾之品,拟秦艽扶羸汤加茵陈、青蒿、复花、地骨皮。又服10剂,诸症悉平,其病痊愈。追访,未见复发。(《中医临床研究》2014年第2期)

方解

方用秦艽、柴胡、地骨皮清热,鳖甲滋阴,人参益气。用于治疗肺痿骨蒸潮热及劳嗽羸瘦之证,以骨蒸潮热、形体消瘦、音哑咽干、纳呆乏力、舌干红、脉虚数为辨证要点。临床如见汗出明显,加黄芪、牡蛎益气固表;咳嗽有痰,加川贝、百部止咳化痰;午后低热,加银柴胡、白薇清退虚热。

方歌

(一)秦艽扶羸疗虚劳,鳖骨柴参甘草着,夏归紫菀一并入,骨蒸潮热自汗消。

(二)秦艽扶羸鳖甲柴,地骨当归紫菀偕。半夏人参兼炙草,肺劳蒸嗽服之谐

摘录宋·《杨氏家藏方》

猜你喜欢

  • 保生大佛手汤

    处方当归1两5钱,川芎1两,杜仲1两,甘草5钱,香附5钱,阿胶5钱(溶化入),熟艾5钱。功能主治大补气血,行气止痛。主妇人怀孕,或从高坠下,致伤胎气,腹痛见血;或举重用力,便有筑磕伤胎之患,以致胎动下血不止,或胎死腹中。用法用量水煎成入胶,

  • 保生如圣散

    处方益母草2两,砂仁2钱,陈皮1钱,益智仁3钱(去皮),当归4钱(弱者多用),大枳壳1两,甘草6分,白芍药4钱。功能主治胎前误食热毒之物,伤胎不顺,妇人九个月胎,欲产期忽然肚痛,先行其水,儿不降生者。用法用量《女科旨要》有柴胡二钱、苏叶五钱

  • 保生定命丹

    处方光明砂1两(研细,水飞过),腻粉1分,金箔40片,牛黄1分,龙脑1分,麝1分,水银1两(煮枣肉研令星尽)。制法上为末,入水银重研令匀,用粟米饭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儿天钓,四肢抽掣,眼目戴上,精神恍惚,皮肤干燥,身体似火,夜卧不安,

  • 保生救苦散

    《兰室秘藏》卷下:保生救苦散处方生寒水石、大黄(火煨)、黄柏(油炒)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火烧,或热油烙,及脱肌肉者。用法用量用油调涂,或干用此药涂之。其痛立止。摘录《兰室秘藏》卷下《兰室秘藏》卷下:保生救苦散别名保生救苦丹处方生寒

  • 保生散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保生散处方紫河车1具(焙,为末),龟版(酥炙)5钱(一方有鹿茸5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痘证气血俱虚,灰白色,不灌脓回浆者。用法用量每服5-7分或1钱,气虚者,保元汤送下;血虚,芎、归、紫草煎汤送下。摘录《赤水玄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