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大风引汤

大风引汤

《圣惠》卷四十五:大风引汤处方

麻黄1两(去根节),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独活1两,秦艽半两(去苗),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细辛半两,白术1两,赤茯苓1两,桂心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干姜半两(炮裂,锉),防风半两(去芦头),汉防己半两,芎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脚气痹挛肿疼,或不仁,拘屈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七七引《可用方》:大风引汤处方

大豆3升,附子3两,枳实4两,泽泻4两,陈皮4两,甘草2两,茯苓2两,防风2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去风湿痛。主痹满上气,便身胀,膝痛。

用法用量

三剂肿消,去豆、泽泻,更服三剂。

摘录《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七七引《可用方》《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大风引汤别名

风引汤

处方

独活4两,当归2两,茯苓2两,干姜2两,甘草(炙)2两,人参2两,黄耆2两,防风2两,桂心1两,附子(炮)1两,大豆2升(熬去皮)。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肉极虚寒,则皮肤不通,外不得泄,名曰厉风,内虚外实,腰脚疼弱。脾痹四肢解惰。

用法用量

风引汤(《圣济总录》卷十九)。

注意

忌海藻、菘菜、猪肉、生葱、醋等物。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千金》卷七引《胡洽方》:大风引汤处方

独活3两,茯苓3两,人参3两,防风2两,当归2两,甘草2两,桂心2两,黄耆2两,附子1枚,大豆2升。

功能主治

中风腰脚疼痛弱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9升,酒3升,煮取3升,分4服。服别相去如人行10里久。

摘录《千金》卷七引《胡洽方》《外台》卷十四引《深师方》:大风引汤处方

茯苓2两,防风2两,当归2两,白前2两,干姜2两,甘草(炙)2两,大豆1升,生姜3两,独活3两,远志(去心)1两,附子(炮)1两,人参1两,大枣30枚。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男女历节风大虚,手脚曲戾,或变狂走,或悲笑,言语错乱。

用法用量

先以水1斗5升,煮豆、枣,取1斗,去滓;纳诸药,煮取3升,分为5服。

注意

忌海藻、菘菜、猪肉醋物、蒜、面、生菜等物。

摘录《外台》卷十四引《深师方》《妇人良方》卷三:大风引汤处方

小风引汤加麻黄、苁蓉、附子、当归、羚羊角各等分。

功能主治

妇人中风。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杏仁5个(去皮尖,捶碎),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妇人良方》卷三

猜你喜欢

  • 安神益志汤

    处方柴胡、人参、麦门冬、知母、五味子、竹茹、茯苓、远志、生地黄、当归、甘草、黄连(姜炒)。功能主治伤寒虚烦,心悸微热,四肢无力体倦;又治伤寒6-7日,别无刑g症候,昏沉不知人事,六脉俱静者,无脉欲出汗者。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摘录《

  • 安神膏

    处方朱砂2钱,全蝎1钱,人参1钱,白茯苓1钱,天麻1钱,附子(炮)1钱,川芎1钱,乳香1钱,麝香1字,坯子半钱(一方加琥珀)。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小儿心虚多惊,恍惚不宁,腹痛便青;及吐泻之后,欲生慢惊。用法用量每服1丸

  • 安神补心丸

    《中国药典》:安神补心丸处方丹参300g 五味子(蒸)150g 石菖蒲100g 安神膏560g性状为棕褐色的浓缩丸或糖衣丸;味涩、微酸。炮制上四味,安神膏系取合欢皮、菟丝子、墨旱莲各3份及女贞子(蒸)4份、首乌藤5份、地黄2份、珍珠母20份

  • 安神补心汤

    处方当归1钱2分,川芎7分,白芍1钱(炒),生地黄1钱2分,白术1钱,茯神1钱2分,远志(甘草水泡,去心)8分,酸枣仁(炒)8分,麦门冬(去心)2钱,黄芩1钱2分,玄参5分,甘草3分(一方无远志、麦门冬、黄芩、玄参、加陈皮、柏子仁、酒炒黄连

  • 安神解郁汤

    拼音注音ān Shén Jiě Yù Tāng组成茯苓30g,九节菖蒲30g,郁金15g,牡丹皮15g,炒栀子10g,仙茅10g,淫羊藿15g,合欢皮30g,五味子15g,女贞子15g,莲子心10g。主治更年期综合征。以烘热汗出、心烦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