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补中丸

补中丸

《竹林女科》卷四:补中丸处方

川芎1两,当归1两,黄耆(蜜炙)1两,白术(蜜炙)1两,人参1两,白芍1两,杜仲(盐水炒)1两,川续断1两,阿胶(炒珠)1两,五味子(炒)1两,甘草(蜜炙)5钱。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妇人脾胃虚寒,带脉无力,不孕。

用法用量

白汤送下。

摘录《竹林女科》卷四《万氏家抄方》卷一:补中丸处方

龙骨5钱,白豆蔻3钱,肉果(煨)3钱,干姜(煨)5钱,砂仁3钱,川椒(去目,焙)3钱,破故纸(炒)5钱。

制法

神曲糊丸。

功能主治

滑泄不止。

用法用量

米饮送下。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一《袖珍》卷四引《圣惠》:补中丸处方

川芎5钱,白芍药5钱,黄耆5钱,当归5钱,人参5钱,陈皮5钱,白术1两,地黄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虚损诸疾。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温水送下,常服。

摘录《袖珍》卷四引《圣惠》《魏氏家藏方》卷七:补中丸处方

白芷2两,罂粟壳(去蒂瓤)1两半(半生,半炒),当归(焙,去芦)1两,枳壳(麸炒,去瓤)1两,陈皮半两(去白,炒),橡斗(大者)7枚(小者)10枚。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赤白痢。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水1盏,煎至7分,食前服。

白痢,加石榴皮1片;赤痢,加乌梅半个;如赤白痢,加乌梅、石榴皮同煎。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宣明论》卷十二:补中丸处方

厚朴(生姜制香)、干姜(炮)、陈皮(去白)、白茯苓(去皮)、甘草(炙紫)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

补脾虚,调胃弱,止泻痢,进饮食,定痛。主一切气疾心腹(疒丂)痛,呕吐气逆,不思美食。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心白汤化下细嚼亦得。

摘录《宣明论》卷十二《圣济总录》卷一八五:补中丸处方

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威灵仙(去苗土)1两,巴戟天(去心)1两,苍术(米泔浸1宿,切,慢火焙干)1两,赤芍药1两。

制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虚益气,顺三焦,壮筋骨。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麻疹全书》卷三:补中丸处方

人参、黄耆、白术、当归、白芷、白芍、川芎、肉桂、麦冬、藿香。

制法

上研末为丸。

功能主治

麻证收后虚寒,呕吐泄泻青色,唇白身冷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白汤送下。

摘录《麻疹全书》卷三

猜你喜欢

  • 保寿散

    《婴童百问》卷十:保寿散处方白茯苓1两,新罗参1两,川雄黄1两,牙消1两,甘草(炙)1两,片脑少许,麝香少许,牛黄少许(无亦得)。制法上为细末,入锡合内收之。功能主治婴孩惊热、潮热、风热、虚热,头额温壮,白日夜间多啼,伤湿鼻流清涕,喉咽时时

  • 保寿膏

    处方羌活1分,藿香叶半两,全蝎1分(去毒),防风1分,天麻1分,川芎2钱,朱砂2钱(别研),独活2钱,人参2钱。制法上为末,入朱砂和匀,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功能主治镇心截风。主小儿心神不安,多惊夜啼。用法用量每服1粒,金钱薄荷汤化下。摘录

  • 保幼再生丹

    处方防风1两2钱,天麻1两2钱,天竺黄1两2钱,贝母1两2钱,桑叶1两2钱,胆南星1两,薄荷1两,茯苓1两,钩藤1两,橘红8钱,甘草8钱,桔梗8钱,僵蚕4钱,远志4钱,羌活6钱,活蝎20个(上共为细粉,兑入),琥珀8钱,犀角1钱,羚羊角1钱

  • 保幼化风丹

    《古今医鉴》卷十三:保幼化风丹处方南星1两,半夏1两,川乌1两,白附子1两(水洗净),郁金5钱。制法上为末,装入腊月黄牛胆内,阴干,百日取出,研为末。功能主治祛风痰,散惊热。主小儿惊风,四证八候。用法用量小儿有热,热盛生痰,痰盛生惊,惊盛发

  • 保幼培元丹

    处方藿香1两6钱,赤苓6钱,清夏4钱,柴胡8钱,苏叶8钱,木瓜6钱,白芷4钱,广皮8钱,檀香6钱,扁豆6钱,三仙2两,木通4钱,泽泻6钱,竹茹6钱,山药9钱,砂仁4钱,白术8钱(土炒),甘草4钱,木香4钱,川连4钱。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